
做好降水、节水、亲水、蓄水、护水文章
东阿“以水定产”推进绿色转型
本报讯 (记者 王军豪) 11月14日,正值初冬,行走在东阿黄河岸边,成群的天鹅、大雁聚集滩区,场面壮观;两岸层林尽染,村庄静谧悠然,一派生态美景。东阿县黄河过境57.25公里,占全省黄河河道长度的近1/10。在沿黄河开发建设中,东阿县守住生态保护红线、严守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做好降水、节水、亲水、蓄水、护水五篇文章,构建起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奋力在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上“走在前、开新局”。
聚力产业转型降水,加快集聚集约发展。东阿县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坚决淘汰落后产能,2019年以来累计压减焦化产能60万吨、钢铁产能全部转移,关停砂石料厂400余家。按照沿黄重点地区新建工业项目一律进入合规工业园区要求,东阿县确定3个乡镇建设合规工业园区,与经济开发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为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该县始终严把生态环保准入门槛,“拒绝”不符合绿色发展定位的招商引资项目31个,实现了产业结构由重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
聚力技术改造节水,全面提升用水效率。在工业节水减排方面,东阿县全面实施企业废水零排放项目,开发建设一体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水资源精细化管理,12家企业通过了山东省节水型企业评价。在农业节水增效方面,该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万亩(1亩约合666.7平方米),先后投入4.4亿元完成郭口、位山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建成农业用水自动监测站点102座,实现引黄水量精准计量,灌区节水能力提高20%。在城市节水降损方面,该县投入2000余万元建立智慧化水务平台,对自来水从“源头”到“龙头”运行工况24小时实时监测;投入2000余万元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行动,实现中水100%回用。
聚力特色优势亲水,做强康养文旅产业。依托独特的水资源优势,东阿县发挥东阿阿胶洼地效应,加速康养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先后引进17个生物医药产业项目,构建“链主企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的产业集群生态,辖区内康养类企业超150家,130余个“药字号”产品投入生产;深挖阿胶文化、黄河文化价值,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以东阿黄河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建设黄河文化旅游体验长廊,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20亿元。
聚力做优生态蓄水,厚植全域绿色优势。东阿县围绕提升源头蓄水能力,实施生态强县突破行动,城乡一体规划,建设以黄河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的沿黄生态景观风貌带、以贯通互连八条河流干渠为支撑的生态廊道、以“口袋公园”等为节点的绿色休闲场所,形成了“一带八廊多点”的生态发展格局。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一村万树”行动,依托村民房前屋后、院内沟旁等闲置地块发展经济林木,建成“枣树村”“石榴村”等“生态村庄”80余个,每年可让村民和村集体增收1000余万元。
聚力创新机制护水,构建联合联动体系。东阿县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外主动与上下游县(市、区)合作,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牵头组建黄河流域政务服务“跨域通办”联盟,先后在水域治理、生态共建、人才要素流动等领域与平阴县、省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济南片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对内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防治、联合执法,推行“1+4+4+N”模式,县委牵头组建协作联动机制,公检法司四部门共同参与,发挥审判、监察、公安、司法四项职能,水利、河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协同联动,形成了“统筹联动、相互促进、标本兼治、专业高效”的一体化水资源生态保护体系,为黄河长久安澜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