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源节流惠民生
——临清市财政局以实绩践行新担当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我们强化收支管理,财政保障能力持续加强,临清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2年的10.64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0亿元,翻了近一番;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2012年的19.7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48.4亿元,年均增长9.4%。近5年,累计争取专项债券67.6亿元,支持了一大批重点民生项目建设。2022年,承担的政府债务管理、财政绩效管理2项考核任务综合排名列聊城市8县(市、区)第一……”11月13日,临清市财政局局长袁博告诉记者。
近年来,临清市财政局时刻牢记“国之大者”,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深入践行聊城市委“三提三敢”工作要求,推动财政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能力、坚守政治本色,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聚焦改革发展大局和主责主业,始终做到“财随政走、政令财行”,取得了突出成绩。
临清市财政局坚持把稳定财政运行作为最紧迫的任务,创新举措,增收入、优支出。2022年,面对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等因素影响,临清市财政局多方开源,出台了市与镇街财政体制分配方案,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大力推进国有存量资产盘活;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严格“三公”经费管理,腾出资金保重点、办大事,疫情防控、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乡村振兴等工作得到较好保障。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40亿元,占比达82.6%。近5年,民生支出累计达到166亿元,占比保持在80%左右。
“我们创新实施了水资源税远程在线监控管理,安装监控设施140余个,去年水资源税收入2839万元,同比增长6%;上线运行了罚没物品信息管理系统,在聊城市现场会上作了典型发言。”袁博介绍,临清市财政局将改革作为破解瓶颈、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通过深化预算改革,深化税费制度改革,深化绩效管理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既为财政事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临清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临清市财政局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有效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坚决守好安全发展底线,形成了全市抓收入、全员抓收入工作格局,为推动财税收入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
多年来,临清市财政局荣获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市“最美公务员集体”等称号,连续12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被评为聊城市先进理论学习中心组。2021年以来,创新打造的公务员平时考核“1353”模式和“云考核”先后被省委组织部和聊城市委组织部列为典型案例广泛推广。临清市被确定为山东省全过程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