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群众中践行“最美”

——冠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续写城市精细化管理新答卷

■ 本报记者 朱海波 本报通讯员 樊越

“志士惜日短,勇者常为新”。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

城市管理者是城市形象的美容师,是服务群众的服务员,聊城市最美公务员集体获得者——冠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让城市品位更提升,让服务群众更贴心,让家园更美丽、更文明。

让城市品位提档升级

“家乡的变化太大了,现在的县城有点像大城市了,几年没回来,都有点陌生了。”11月18日,刚从北京回到家乡的吴娟说。

前不久,冠县喜获“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奖项来之不易。3年来,冠县在城市发展方面共投入改善民生项目资金13亿元,极大改善了城市建设、增进了民生福祉。智能灯杆、智能井盖、智能化停车场、智能化道路……这些智能设施一股脑儿来到群众身边。清泉廊桥成为网红打卡地,漫步桥上,清风习习、灯火辉煌、绚丽多彩,AAA级景区清泉河两岸的美景尽收眼底。即将建成的5.5公里塑胶健身步道,又将为群众提供一个跑步休闲的健康场所。

城市在发展,城市品位在提升,群众生活在其中,玩在其中,乐在其中。

让为民服务更有温度

“这回不用再东奔西跑了,有了自己的位置可以安心地做点小买卖了,夏天一晚上能卖600多块钱呢,还不耽误白天干活,真好。”11月17日晚,正在白杨路“夜经济”长廊做生意的一位商贩告诉记者。

为保障民生、促进就业、刺激居民消费,冠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科学规划,设置出步行街、白杨路、工业南路等8处“夜经济”长廊,冠县成为疫情期间全市首个开放“夜经济”的县城。除此之外,冠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还合理规划出20个便民疏导点,为流动摊主开辟一条就业的“绿色通道”。“夜经济”长廊和便民疏导点能有效提供2100余个就业岗位。

如今,“夜经济”长廊已成为冠县活跃经济、升腾烟火的所在。

让城乡空间更有高度

1年前,冠县城区空中管线缠绕交错,穿行街道、胡同,抬头望去,频频出现的“空中蜘蛛网”带来的隐患让过往群众惴惴不安,还有街道两旁一排排被风化废弃的线杆,都让城市形象大打折扣。

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冠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整治困扰群众、亟须解决的城乡公共空间难题,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拔杆净网洁面”专项治理专班,清理整治废弃线杆和凌乱线缆,推进弱电入地。该局工作人员全程监督,建立工作台账,对具备线缆入地条件的,限期实行入管落地,确保整治一处、洁净一处。如今,漫步在城市乡村之间,空中管线凌乱的状况得到彻底改善,错落有致的街头巷尾让城乡环境变得更清爽、更美观,城乡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一座城、一群人、一条心,荣获聊城市最美公务员集体,是冠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接力再出发的新起点,他们正以此为契机,续写城市精细化管理新答卷,让生活更美好、群众更幸福的共同愿景变成“美丽风景”。

2023-11-21 ——冠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续写城市精细化管理新答卷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1653.html 1 在服务群众中践行“最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