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病灶”,促整改,提实效,莘县——
“望闻问切”为优化营商环境“把脉开方”
■ 本报记者 苑莘
本报通讯员 张丁材
“这项业务的办理涉及好几个部门,没想到仅提交一次资料,就办完了所有审批手续,非常便捷高效。”11月17日,莘县德尚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伟达办理完预制菜企业开办业务,对莘县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高效惠企的服务给予高度评价。而这也是莘县纪委监委采取“望闻问切”的方式推动营商环境提质增效的成果体现。
一线监督“望”症状
“你们在办理行政审批业务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有没有办理事项需要我们跟进监督?”近日,莘县纪委监委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组成员在走访企业时,与企业负责人亲切交流,详细了解惠企政策落实情况。
今年以来,莘县纪委监委创建后评价监督工作机制,通过开展“每月一走访、每季一评价”活动,形成营商环境全链条监督保障机制。制发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卡片,确保涉企职能部门窗口工作人员人手一卡,真正让政商交往“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加大明察暗访力度,着力寻找营商环境痛点、难点、堵点,对企业合理诉求同步跟进、协调解决。
传导压力“闻”实情
“微信扫描这个二维码,就可以反映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日前,在莘县政务服务大厅,莘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向现场办事群众详细讲解如何通过微信二维码反映问题。
莘县纪委监委开通优化营商环境直通车,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码上监督”二维码,让企业群众享受到监督评价的便利。开展送“廉”上门和“流动会客”,选定县域内8家重点企业作为班子成员对口联系点,主动上门走访,现场一对一与企业负责人座谈。坚持不定期深入园区、企业、镇(街道),组织召开“政企对话会”,现场收集意见建议、排忧解难,实现企业和员工足不出户即可解决问题。
织密监督“问”症结
莘县纪委监委织密监督网络,建立健全纪检、派驻等协调配合机制,最大程度释放营商环境监督效能。
“纪检+派驻”点面一体。围绕企业的急难愁盼,将执法监管简单粗暴等11项问题纳入常态化监督范围,建立营商环境共性监督“菜单”。6个派驻涉企部门纪检组,立足所在监督单位职责,精准确定自主监督事项,形成点面结合、靶向精准的监督体系。建立纪检与12345热线信息共享机制,定期研判筛查12345热线关于破坏营商环境的投诉举报,对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建立专门台账,按照问题要查清、事情要解决、人员要处理、责任要追究的标准,督促相关问题清零。
压实责任“切”良方
莘县纪委监委聚焦企业服务全周期和部门履责全流程,建立风险前瞻预警、责任追责问责、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工作推进机制,全面压实部门优化营商环境责任。
针对走访调查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服务态度差等苗头倾向性问题,建立预警问题提醒机制,及时与相关单位会商研判,督促制定应对措施,及时开展跟进检查反馈。对于检查发现的吃拿卡要等重大问题,严肃进行追责问责。针对优化营商环境案例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制发纪律检查建议书等方式,督促案发单位立行立改、建章立制,抓好以案促改各环节工作,要求案发部门召开警示教育会,将整改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