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旬老人28年义务为群众磨刀剪
■ 文/图 本报记者 岳耀军
走街串巷为群众免费磨剪子、菜刀,一干就是20多年,11月19日,记者在聊城公园附近见到了于福云,听他讲述无偿为人磨剪子、菜刀的故事。
于福云今年87岁,是原聊城农校的一名退休职工。年轻时,于福云在农村老家学会了磨剪子、菜刀的手艺。后来,他去东北做了24年的木工。由于木工技术好,又是个热心肠,所以有很多人找他帮忙做沙发、柜子等家具。他利用节假日时间加班加点赶工,从不向别人收取报酬。
1984年,于福云回到聊城工作,直至退休。退休后的于福云闲不住,1995年,他重拾老手艺,开始走街串巷免费为群众磨剪子、菜刀。
于福云说,这些年,他几乎走遍了市城区及周边的村庄。每到一处,短则停留三五天,多则停留一个多月。
2015年8月,年近80岁的于福云脚蹬三轮车,从聊城到北京,完成了为首都群众免费磨剪子、菜刀的夙愿。
一条板凳、一块磨刀石、一辆脚蹬三轮车,于福云免费为群众磨剪子、菜刀至今已坚持28年。随着年龄增长,近两年于福云的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聊城城区,聊城公园便是一个重要的固定服务点。
虽然年近九旬,但于福云耳不聋、眼不花,他挥动着一双布满老茧的手磨起剪子、菜刀,铿锵有力。市民李奎忠说,一些锈迹斑斑、准备报废的剪子、菜刀,经过于福云老人一番打磨,便会变废为宝、锋利如初。
“虽然不要钱,但是活儿一定要干好,磨不快(锋利)不能交工。”于福云说,磨一把剪子用时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个小时。
这么多年来,于福云免费为群众磨过多少把剪子、菜刀,他从来没算过。“我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享了共产党的福,就得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于福云说,只要自己还能走动,就会一直把这个“活儿”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