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法治根基
——莘县法治政府建设综述
■ 郝凯
初冬时节,漫步在莘州大地,徒骇河穿城而过,城、河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城市画卷。
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离不开法治保驾护航。为了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法治根基,莘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市委“三提三敢”工作要求,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聚焦人民群众法治领域的“急难愁盼”,着力做到法治与自治、德治、智治有机融合,为莘州大地增添了一抹温暖的法治阳光。
坚持党的领导
不断凝聚法治力量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党的领导是“定海神针”。莘县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5月10日,组织有关县直和镇(街)主要负责人述法,并进行评议。今年先后召开了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会议,2次办公室会议,7次协调小组会议。
为了让“关键少数”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莘县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办法治专题讲座2次,政府常务会举办法治专题讲座4次,并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了深入学习,进一步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和依法行政意识。5月26日,在莘县领导干部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班上,县委党校开设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讲座。6月25日,在2022年新录用公务员培训班上,县委党校开设了相关法治课程。
6月14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会议暨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动员大会召开,莘县10个法治建设和群众工作先进集体、17名法治建设和群众工作先进个人在大会上被表彰。
强化依法行政
打造“1234”行政纠纷化解新模式
7月19日上午,莘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莘县某药店诉莘县卫生健康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莘县人民政府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书》一案。莘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云生作为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徐振涛作为卫生健康局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
庭审中,各方当事人围绕行政处罚决定书和行政复议决定书的合法性等争议焦点,从事实认定、法律程序、法律适用等方面进行充分陈述、答辩、质证、辩论。整个庭审过程规范严谨、流畅有序,充分保障了各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这是莘县强化依法行政,打造“1234”行政纠纷化解新模式的一个缩影。“1”即抓住党政主要负责人这一关键,“2”即整合实体和智慧两大平台,“3”即聚焦案前源头预防、案中积极处理和案后跟进化解三个环节,“4”即建立行政争议风险预警、“关键少数”参与五调对接、行政争议“府院联动、纠纷联处”和行政纠纷多元化解考核监督四项机制。截至目前,全县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始终位于全市前列。
因为积极探索创新“1234”行政纠纷化解模式,今年4月,莘县被评为“全省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创新示范点”。
致力良法善治
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莘县探索更精准、更有温度的政务服务新模式,着眼工作实际,创新方式方法,深化流程再造,打造了“一键生成全链条手续流程图、一张图纸覆盖手续服务指南、一间会客厅解决企业诉求”模式,推动手续办理“有图可依、按图索骥、有难必助”。为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相关措施形成闭环管理,莘县建立了“后评价”监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履职尽责,着力破解影响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努力当好营商环境的“护航者”。
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为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莘县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整治“重复检查、多头执法、随意处罚”攻坚行动方案》和《关于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了整治工作专班。加强对重点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监督,先后对县交警队、县综合执法局、县卫健局等5个部门行政处罚案卷进行评查,共评查案卷50件,形成了评查通报,各单位对反馈问题进行了整改。梳理形成《莘县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共计检查事项451项。创新行政执法检查方式,探索规范非现场检查,着力构建“线上监管+线上预警+线上整改”闭环非现场执法体系和“线上预警监测+线下精准执法”的执法模式。
推进法治惠民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1月20日,迈步在莘县观城镇孟秋寺村,一个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法治文化广场映入眼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实施,村里建起了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书屋,将宪法、民法典、法律援助法等元素融入到村庄硬件建设,给村民提供一个沉浸式学法的环境,也为村“两委”干部依法办事、科学决策提供了支撑。
在抓好乡村法治建设的同时,莘县精心打造“莘情普法”法治文化集群和“两河”普法矩阵,沿徒骇河、金堤河两岸,先后新建改建了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党内法规主题公园、宪法公园、民法典公园等多个法治文化阵地。
莘县以“乡村振兴、法治同行”为活动主线,组织镇村两级法律顾问开展“五个一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县村居法律顾问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458件,帮助(参与)审查合同46份,开展法治宣传279次,举办法治讲座76场,为村(居)治理提供法律意见319件。
莘县司法局精心编制了《莘情公共法律服务便民手册》,为全县群众提供综合性法律服务指引,今年在全市基层法律服务所规范化建设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
认真做好法律援助工作,截至目前共受理法律援助1600件。今年2月,莘县法律援助中心承办的《八民工讨薪一波三折 法援持续助力终得胜》被评为全省“十佳法律援助案例”。
扎实做好人民调解工作。莘县积极构建司法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两所共建”新机制,打造司法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和派出所“三方联动”新体系,实现“抱团式”调解新模式,进一步擦亮“有事来聊·莘情调解”特色调解品牌。不断探索冀鲁豫跨区域矛盾纠纷化解模式,与冠县、河南南乐县、河北大名县建立了三省四县矛盾纠纷联动联调机制,加强涉边乡镇互联互通,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枫桥经验”。
“枫桥经验”的莘县实践远不止于此,聚焦“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莘县积极创建“法润莘农”“法护菜乡”等特色司法品牌,以品牌创建为抓手,找准服务莘县“三农”发展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经验做法被省高院简报转发,并多次被《人民法院报》、《山东法制报》等媒体报道。
围绕青少年权益保护,莘县人民法院创建“莘情护蕾”司法品牌,设立“校园安全先议工作室”,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被省高院增设为司法先议改革试点。莘县人民检察院的《护“未”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入选2023年全省第二届“法治进校园”精品课程。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法治根基,莘县将继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法治政府建设双管齐下,坚持运用法治思维破解难题,用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积极营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以法治建设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新动能,让法治成为新时代莘县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