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好的报道我就保留下来”

■ 本报记者 张目伦

“成无己是宋金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伤寒学派的主要代表,被称为‘国医亚圣’。聊城的中医药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应该深入挖掘、好好推广。”11月24日下午,在位于东昌府区龙山南区的家中,82岁高龄的王现声老人一边浏览报纸,一边说。

1961年,正在聊城三中上高二的王现声成为一名空降兵。到部队后,他经常从事宣传工作,开始与报纸结缘。1968年,王现声退役回到聊城,2001年,他退休。

王现声表示,自己喜欢上读书看报,还要追溯到1965年。当年11月,他在部队因救火荣立二等功,并被奖励了一套《毛泽东选集》,自此,读书看报成为了他的日常习惯。

“2000年,我开始自己订阅报刊,每天通过读报了解各类信息。遇到涉及国家大事、国家政策等内容,还有历史、生活、健康等知识时,我都会保存好,便于查阅。”记者看到,王现声把自己的“私藏”一一摆到桌上,有《法制文摘报》《大众日报》《聊城日报》《聊城晚报》等,其中一份《聊城日报》出版于1991年。“你看,这是全国两会的报道,这是有关退役军人的报道,都非常有收藏价值。”王现声的骄傲溢于言表。

“新闻报道的内容要严谨,细节要核实清楚,特别是有史料可考的,一定要做到准确无误,以免对读者产生误导。”谈及自己多年的读报感受,王现声表示,“报眼”要以重要新闻为主,有的内容应该增加报道篇幅,有的可以再简化些,而在头版做“导读”就是很好的形式。“我希望更多年轻人通过读书看报学到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多做好事,多为民办实事。”王现声说。

2023-11-30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2155.html 1 “看到好的报道我就保留下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