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枫桥经验”,深化多元解纷,我市——

三分之一纠纷诉前化解

本报讯 (记者 刘敏) “我们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抓前端、治未病’,坚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推动多元解纷工作健康发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12月18日,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杨璐向记者介绍了全市近年来多元解纷工作情况。

推进诉源治理,矛盾纠纷化解端口向前延伸。全市两级法院推动形成联动融合的整体解纷格局,解纷端口向前端延伸,向源头用力。主动融入地域矛盾纠纷调解处理中心建设,今年以来,累计派出189名法官、法官助理开展调解指导;主动对接乡镇、社区、街道办事处基层党组织,成立31个法官工作室、调解室、诉讼服务站,实现群众找法用法“家门口”,纠纷化解“零距离”;主动纳入基层调解力量,将212名基层村居法律顾问全部纳入调解平台;主动请示报告诉源治理工作事项,保持全市“万人起诉率”始终位于全省最低水平,打造聊城“枫桥经验”新实践。

加强多元解纷,解纷效能向行业高发领域拓展。在市级层面与22个行业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仲裁委、公证处等建立在线诉调对接运行机制,推动诉调对接的“调”不断向基层延伸,向纠纷高发领域拓展。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三进”工作,全市已有212个治理单位对接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前端化解。今年以来,基层治理单位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受理纠纷1261件,化解纠纷1034件,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与卫生健康、市场监管部门合作,引入21名中立评估员,建立了民事纠纷中立评估机制,完成了最高法院安排的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线上多元解纷的第一批试点任务。

强化诉前调解,打造解纷品牌。全市法院践行全过程服判息诉理念,在案件各环节充分释法明理,引导当事人调解,推行民商事纠纷诉前调解,行政争议审前化解、执前和解,以法治赋能促进矛盾纠纷前端化解,为平安聊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2022年以来,全市法院诉前调解成功案件4.1万余件,约三分之一的纠纷在诉前化解。两级法院结合地方特色,各自打造特色解纷品牌,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了司法力量。

2023-12-22 践行“枫桥经验”,深化多元解纷,我市——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3364.html 1 三分之一纠纷诉前化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