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村晚+村篮”“村晚+小戏小剧”特色模式
我市累计举办“四季村晚”4000余场
■ 文/图 本报记者 马永伟
春播夏长,秋收冬藏。12月19日,“村晚·暖村”2023山东省冬季“村晚”系列活动在茌平区佳乡田园综合体正式启动。“四季村晚”的蓬勃开展,为我市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四季村晚”是我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缩影。“市文化和旅游局深耕聊城人文沃土,充分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两河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两河明珠’城市知名度逐步扩大,文化和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12月25日,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江涛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我市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开展全市群众文体生活满意度提升工程,构建从市到村(社区)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全市自然村文体广场、文化活动室覆盖率均超99%。今年,我市新增21家城市书房,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得到全面落实,公共文化云和数字图书馆建设加快推进,成立“文润初心”聊城市文化和旅游行业党代表工作室,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完成改造提升,铁塔文化博物馆建成使用,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便捷。
深入实施文化进万家、送戏下乡、“5个100”等文化惠民工程。今年以来,我市共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37950场,开展乡村阅读活动1.7万余场、“一村一场戏”6300场、小戏小剧展演4627场,放映公益电影58828场。
常态化开展“四季村晚”活动。我市各县(市、区)开拓创新,打造了“村晚+村篮”“村晚+小戏小剧”等特色模式,目前,全市累计举办“四季村晚”4000余场,极大丰富了基层百姓的文化生活。“村晚”逐渐发展成为群众文艺创作表演、民间特色文化展示推广、乡村好物美景推荐分享等多种内容形式相结合的综合性节庆活动。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新村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圆满承办文旅部第二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活动,举办“沿着黄河遇见海”全国山东梆子豫剧名家名段演唱会、“两河之约·乐享水城”迎国庆贺中秋全国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提升了我市戏曲文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