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湾镇:坑塘治理激活乡村振兴“绿引擎”
本报讯 (记者 马永伟 通讯员 刘润瑶 倪群力) 1月2日,走在临清市戴湾镇的街头巷尾,一个个小院井然有序、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幸福,美丽乡村建设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去年,戴湾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党建为引领,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深入推进坑塘治理,大力发展坑塘经济,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戴湾镇副镇长孙鑫向记者介绍。
为切实把坑塘治理办成民心工程,戴湾镇结合辖区闲置坑塘多的特点,采取清理淤泥、整修堤岸、增设旅游观光台等方式大力开展坑塘治理,同时对岸边道路进行硬化,修建木质小桥。从高空俯瞰,整个村庄风景如画。
“我们组织各村领办的合作社,根据每个坑塘的特点,开展池塘生态养殖与垂钓、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圆筒式养殖、渔藕综合种养四种坑塘种养模式。”孙鑫说。在前期晁寨村领办合作社种植白莲藕增加收入15万元、形成集体收入2万元的基础上,去年,合作社又对成方连片的19个坑塘进行整体改造提升,发展龙虾和鲈鱼养殖。对白莲藕进行预加工,直接供应餐饮门店、商超等,建设集种植、采摘、农产品初加工、垂钓于一体的旅游观光园。在东温村和西庄西村,利用坑塘水面较大的特点,集中散养各种鱼类,发展池塘生态养殖,吸引周边群众前来垂钓,增加集体收入。在水循环较好的孔庄村,建设水槽、路基圆筒等设施,发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
围绕坑塘产业,戴湾镇目前已形成渔光互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民、产业公司+合作社+村民、租赁外包+村民入股四种增收手段。对于原生态养殖坑塘和不适合养殖的坑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与光伏公司合作,发展光伏发电项目、莲藕养殖项目,开拓光伏托底、养殖提质、合作增收的村集体增收新渠道。村民入股既能实现个人增收,也能带动村集体增收,形成了“支部+合作社+养殖+租赁+光伏”的乡村振兴样板。
一坑一特色,一塘一风韵。戴湾镇坑塘呈现出清水绿叶、红鱼白藕的美丽风景,真正实现“坑塘”变“水塘”“鱼塘”“虾塘”“荷塘”,使人、水、环境和谐共生,产业兴旺、风景宜人、生态宜居,扮靓了乡村新面貌,绘就了和美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