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

本报讯 (记者 夏旭光) 为了防范应对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领域的重大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市正在健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推进“韧性城市”建设。

2021年7月27日至29日,因台风“烟花”过境,我市平均降水量96.8毫米,东昌府区104.1毫米。尽管降水量颇大,然而聊城城区几无积水,道路通畅。这也是我市建设“韧性城市”的初步成果。

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地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建设“韧性城市”,要先对城市进行“体检”,再针对性改善“体质”,使城市有效应对各种变化和冲击,降低城市发展中的脆弱性,增强城市发展韧性。

2021年,我市进行了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构筑了全市风险普查数据质量保障机制,并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应急系统市级数据核查工作;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推动国家森林城市和山东省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居“四级联创”,深入开展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建立了聊城市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协调机制;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对徒骇河陶桥、杨庄、滑营节制闸,马颊河薛王刘、马村、甘寨节制闸进行了除险加固;实施了徒骇河潘屯橡胶坝工程、徒骇河朱庄节制闸工程等8个省重点水利工程以及主城区东北、西南片区市政排水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及水环境治理工程。

据了解,我市还启动建设了“智慧聊城(城市大脑)一体化应急指挥平台”项目,将一体化设计融入“智慧应急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市、区)四级视频调度互联互通。目前,正在持续推进数据资源整合。

2022-02-09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399.html 1 聊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