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西化工乙烯下游一体化项目
推动化工产业迈向高端
本报讯 (记者 林晨) 1月8日上午,在位于高新区的鲁西化工乙烯下游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作人员安全有序地组装生产设备,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干事热潮。
鲁西化工乙烯下游一体化项目是2023年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11.86亿元,建设24万吨/年丙醛、16万吨/年丙醇、19万吨/年丙酸主体工程及配套公用工程,主要生产设备及辅助设备共计600台(套)。项目计划于2024年8月竣工。
项目投产后,几款“拳头”产品将助力公司迈向产业链高端。丙醛作为有机中间体,可用于医药、合成材料等行业;丙醇是重要的环保型溶剂,可用于食品包装、印染等行业;丙酸是重要的有机化学原料,主要用于医药、农药等行业,市场潜力巨大。其中,丙酸产能将成为全球第一,丙醇产能将成为全国第一。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税收1亿元,新增就业180人。
项目的顺利推进,扩大了鲁西集团的市场“朋友圈”,也开启了高新区绿色化工产业的新篇章。近年来,高新区充分发挥化工产业基础优势,进一步完善化工产业和化工工程产业规划,探讨发展新产业,加快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开发高精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低能耗产品,走出了一条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
鲁西集团年产20万吨甲胺/DMF改扩建项目,是高新区推动化工产业链迈向高端的另一亮点项目。甲胺和DMF(二甲基甲酰胺)是用途较为广泛的化工原料,也是业界所称的万能溶剂,其中,甲胺可用作制备锂电池电解液,是山东省提出的“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领域应用产品。近年来,甲胺和DMF的需求量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为了继续巩固优势产品规模,鲁西集团在2022年初开工建设了第二套甲胺/DMF装置,该装置将于今年5月份建成。项目总投资6.5亿元,主装置占地仅15亩。据悉,项目单套装置规模可跻身世界前列,目前鲁西集团甲胺、DMF的产能均居世界第二。
近年来,作为全市创新要素集聚区,高新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强化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链发展,充分发挥鲁西集团“压舱石”作用,逐步建成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产业产品关联度强、资源循环利用率高的绿色化工产业园。同时,以绿色化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定期开展“巡链”“诊链”活动,了解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解决影响项目推进的断点、堵点,助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助推聊城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