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共同的牵挂
——“红纽扣”护学联盟守好学生上学路
■ 文/图 本报记者 赵艳君
1月12日早晨8时许,聊城城区北顺小学送孩子的车辆明显减少。紧张的护学任务暂告段落,陈海华和不远处的宋丽美交换了一下眼神,两人都悄悄松了一口气。
陈海华是聊城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直属二大队民警,当天,她和北顺小学老师宋丽美以及3名学生家长,照常执行护学任务。
“来来来,快下车。小心点,确认安全后再过马路……”宋丽美挨个拉开车门,将孩子们迎下来,并嘱咐他们在等待区排队等候。然后,学校安保人员将引领孩子们走过非机动车道,把他们安全地送入校门。
“即停即走,不要长时间逗留。谢谢配合……”距离宋丽美不远处,陈海华一边护着孩子,一边不停地挥手示意家长尽快将车驶离,以避免高峰期道路拥堵。
每个工作日的早7时至8时,由交警、老师、家长、保安20人组成的护学队伍,将护学防范延伸到校园周边500米。从校门口到周边公交车站,形成一个广域的安全区域,护学人员各站其位,相互配合。这个时候,北顺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传敬也会站在门口维持秩序,直到最后一名孩子安全走进校园。
上午9时许,忙碌了一早晨的陈海华走进交通岗亭,虽然是寒冬时节,但她的额头上仍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和其他交通岗亭不同,这里除了设有交管服务办理区,还有护学联盟工作区和文创产品展示橱柜。作为“红纽扣”护学联盟综合活动场所,室内配备了急救箱、饮水机、宣传资料、书籍等物品,而北顺小学“红纽扣”护学联盟章程,就放在工作区最显眼的地方。
“2023年12月2日,聊城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直属二大队联合教体、消防、综合执法、街道社区、蓝天救援队、妇联、家委会等多部门、单位、团体,创新打造‘红纽扣’护学联盟机制,各部门分工明确、协作密切、齐抓共管。”直属二大队大队长乔舰飞表示,该护学联盟机制着力在关注校园安全、关心青少年成长上下功夫,聚焦孩子的交通安全、人身安全,帮助孩子学会防溺水、应急、求生技能,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帮他们系好人身安全的第一颗纽扣。
北顺小学位于交通流量最大的主干道——东昌路的一侧,校门前日均车流量达7万辆次,学校在校师生2000余人,周边有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农贸市场、住宅区等,停车资源紧张,交通压力突出。“红纽扣”护学机制的创新推出,正是全市公安交警部门以务实之风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让主题教育成果真正惠及民生的真实体现。
1996年起,北顺小学护学岗作为聊城城区第一个护学岗正式设立。自那时起,每天清晨,在学校门口都会准时出现一支护学队伍。他们以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维护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为己任。2015年,交警部门在校门前设立全市第一个学生安全等待区,采取“交警拉车门、车辆即停即走”等措施,守好学生出入校园“最后一百米”。
2023年3月24日,北顺小学的学生向27年来风雨无阻接力护学的6名交警代表献花致敬,现场温情满溢、感人泪下。“27年来,从最早的交警‘单兵作战’,到后来的警校联合、家校警三方联合守护,再到如今创新升级为共谋、共管、共助的‘家校警+N’机制,护学岗历经了多次‘升级’,但始终不变的是来自交警部门的温暖守护。”张传敬说。
“‘红纽扣’护学联盟将我们凝聚起来,家长之间可能互不相识,但只要大家穿上这身志愿者红马甲,站到校门前,我们就心存同一个目标,那就是护好孩子们的安全。如今,校园周边治安状况良好,道路交通秩序井然,带给师生、家长满满的安全感。”北顺小学家委会成员李文茹说。
2023年,北顺小学护学岗累计护送学生达36000余人次,现场教育劝导交通不文明行为9000余次,雨雪雾等恶劣天气安全护送学生过马路200余次。当前,我市正以北顺小学“红纽扣”护学联盟为试点,逐步在全市65所中小学、109所幼儿园推广“共建共治”护学机制,为孩子安全成长搭建起全社会的坚强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