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滨海村有个年轻的“老魏”

2月5日,魏墨青(左一)正在走访村民

2月5日,在滨海村党群服务中心,村“两委”成员正在接待办事群众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政哲


“老魏,你联系的‘春风行动’爱心活动,人家企业负责人马上就到了,你赶快收拾收拾下来吧。”1月17日一早,接到村委委员李菲菲的电话,“老魏”的脸上乐开了花。“老魏”不老,名叫魏墨青,今年36岁,留着短发,干练利索,是市派滨海村第一书记、市政府办公室公报科科长。

滨海村地处度假区朱老庄镇西南部,北临青兰高速,西临徒骇河,下辖高堤口村、新城海村、朱连子村、张大庙村、西红庙村5个自然村,全村935户,共2921人。村里缺少产业项目,村民们以种地为主,收入普遍偏低。

2021年10月,魏墨青来到滨海村,挨家挨户地走访。“现在,她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滨海村党总支书记高立水说,她不但摸清了村情,还给村里党群服务中心设计了滨海特色党建墙,重修了党员活动室,配备了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

在滨海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有一间滨海议事厅,这是在魏墨青的提议下建立的。魏墨青每周都与村“两委”成员、党员、村民代表在一起议事。

“新城海、朱连子、西红庙的进村路面已经修好了,下一步可以考虑产业发展方面的事了。”“我建议咱们党群服务中心再加几把凳子和一个饮水机,让来咨询和办事的老百姓歇歇脚。”“可以再增加一间舞蹈室,供大伙儿跳舞用。”“咱们也可以试着搞搞直播。”……在她的影响下,党员干部一有时间就凑在一起学政策、议村事、解民忧,党总支的号召力、影响力越来越大,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要想村里发展好,村民还得有一技之长。为此,魏墨青通过市文联邀请了民间艺术家李建霞,培训村民学习手工编织技能。

村民朱红霞参加培训前心里还有些打鼓:“我以前是干体力活的,干这精细活儿自己心里没底。”魏墨青鼓励她说:“大姐,你给自家孩子梳头都很细心,这活儿慢慢来,肯定没问题。”如今,朱红霞已经成了熟练工,农闲的时候,通过缠、绕、抽,一天能做20多件。目前,村里已有10余名村民学会了编织技能,多了一笔收入。

“第一书记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是一种厚重的责任。”这是魏墨青驻村工作日志上的一句话。她将这句话变成了行动。“春风行动”“节至滨海”“滨海之声”这些活动都是她的“杰作”。驻村3个多月,她已经开展了五期活动。慰问烈士遗属和孤寡老人15户、资助3名在校学生,建设了1处“希望小屋”,给村民带去了如春风般的温暖;邀请市杂技团来到滨海村进行文化惠民专场演出;结合市“暖冬消费季”活动安排,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并为村民发放消费优惠券……这些实打实的举措,让群众感受到了村里的新变化。

“村里的孤寡老人,老魏记在心里,并经常上门看望;学习成绩好的困难学生,老魏联系单位捐款助学;村民想学技能,她就开展技能培训;对于想干事儿的村民她就介绍项目,鼓励他们搞直播,这些大事小情她都帮到点子上了。”说起村里的变化,滨海村村委委员李菲菲感慨道,短短3个月时间,魏书记就变成了“老魏”,整个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

变化的是角色,不变的是初心。“家和万事兴,村里的老百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庄才能加快发展。”在魏墨青看来,今后的路任重而道远。她说,滨海村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她将一如既往地和全村百姓一起,为美丽乡村建设顽强拼搏、继续奋斗。

2022-02-10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514.html 1 滨海村有个年轻的“老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