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工艺搭上新技术
■ 本报记者 叶晨雯
2月8日,虎年伊始,阳谷县博济桥街道前李村粉条工坊里一派火热景象。热气腾腾的作坊里,有着几十年粉条制作经验的工人师傅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屋外晾晒的粉条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我们村有生产粉条的传统,几十年前就是远近闻名的粉条村。”前李村党支部书记李福岩说,为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前李村发动群众入股建设了粉条生产工坊,生产富硒地瓜粉条,并以“前李村百年老粉房”为亮点进行宣传推介。
前李村粉条主打传统生产工艺特色,然而,在前期生产过程中,客户反映,这样生产出的粉条容易断。问题出在哪儿?前李村粉条工坊遇到了难题。
“我们组织村里的粉条手艺人进行研究摸索,发现粉条易断是制造粉条的地瓜粉油脂含量高引起的,为此,我们对地瓜粉进行脱脂处理,解决了粉条容易断的问题。”李福岩说。凭借良好的口碑,前李村粉条供不应求。去年,前李村共生产粉条近2万公斤,销售收入37万元,实现村集体增收15万元。
装箱后的粉条被搬运到货车上。看着货车驶远,李福岩说,新的一年,他的愿望是进一步扩大粉条工坊的生产规模,解决粉条产能不足问题。“我们有自己的电商平台,也有网红要和我们合作,但是因为目前产能达不到,无法满足大订单需求,制约了粉条加工产业的发展。”李福岩表示,为破解产能“瓶颈”,在运用传统工艺的同时,工坊计划建设配备制冷设备的现代化食品生产车间,解决气温高时无法生产粉条的问题。不仅如此,该村还将通过发挥合作社的带动作用,组织群众种植富硒地瓜,进一步整合资源,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