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城市品牌 乐享“两河之约”
■ 程玉姝
聊城,一座生于黄河、兴于运河的城市,因河而美,因河而兴,黄河与大运河在此交汇,是坐落在鲁西大地上一颗璀璨的“两河明珠”。
黄河安澜,国泰民安。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黄河文化应运而生,黄河流域的诸多城市也在其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牌文化。聊城,以“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著称,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京杭大运河的通航为其带来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城市的繁荣昌盛。聊城独特的运河文化也自此诞生,打造了极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品牌。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论述。聊城把握机遇,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两河文化,把黄河和大运河孕育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的重点品牌,打造聊城独有的“两河明珠”城市品牌,并充分提升品牌文化的吸引力,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有效推进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的对外传播。
笔者通过调研分析,针对城市品牌文化对外传播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更好更有效地传播两河文化,打造富有聊城特色的“两河明珠”城市品牌。
加强两河文化内涵认知,整合“两河明珠”品牌文化。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在大数据背景下,全面整合两河文化的数字化资源,打造“两河明珠”品牌文化信息化数字平台,深入挖掘聊城各区域的文化特色,将聊城众多旅游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形成完整的云数据资源库,利用数字技术对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编辑,转换成可视化图形,建构视觉化文化认知,将数字技术这一最大变量转变成最大增量。观众依托于5G、AR、AI、VR等技术,通过平台进行“云旅游”“云学习”,实现沉浸式人机交互,令悠久的“两河”文化焕发新活力。此外,制作“两河”文化的特色文创产品,提升文化的附加值,增强与观众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从而提升“两河”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实现品牌文化的有效传播。
丰富传播手段,构建话语体系。“两河明珠”城市品牌的对外传播既要充分发挥国内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的作用,也要充分利用好微信、微博、小红书、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扩大两河文化的传播带来的影响力。同时,充分利用国际新媒体平台,积极创立海外官方社交账号,开辟双语频道,与海外媒体合作,进行宣传和报道,将“两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向全球展示,构建完善的“两河”文化传播话语体系,实现“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
提升创新驱动,推动“两河”文化融合升级。首先,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激发文旅产业的创新方式,合理布局“数字+文化+产业”,由龙头产业带动全方位产业融合,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两河文化旅游带。其次,实现各部门、企业间通力合作,依托高校,建立以高校为中心的研究基地,建立科学的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实现“两河”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本文系2023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两河明珠’城市品牌对外传播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NDYB20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