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聊城倾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本报讯 (记者 林晨 刘志耀) 3月7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读懂市政府工作报告”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城市提质专场第二场,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亚介绍了2023年聊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有关情况。
2023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绿色低碳理念,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着力保持房地产业平稳运行,不断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全力推进名城保护,努力为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办实事,倾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江北水城 两河明珠”城市。
高效率推进城建项目建设,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新改建道路59条、桥梁9座,新建高铁站周边湖南路西延、复兴大街、西二环辅路2032米,修复湖南路、西二环主路2607米。聚焦城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黑臭水体清零“两个清零”目标任务,完成市政雨污合流管网改造203公里,我市列入住建部“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监管平台”的10条黑臭水体全部通过省级“长制久清”评估。
高品质补齐城市发展短板,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把棚改、旧改作为提升城市内涵品质、补齐城市发展短板的重要举措,推动1.2万户群众“出棚进楼”,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75个,惠及居民1.87万户;稳步做好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工作,加装电梯150余部,1800余户居民实现“一键直达”。牵头开展物业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市2400个小区实现专业化物业服务全覆盖。完成主城区8处口袋公园建设。
高标准开展名城保护整改,千年古城焕发崭新活力。过去三年,在古城内开放公共停车位1000余个,新建微景观30余处,开放契约博物馆等“微型博物馆”30余处,对古城区、东关街和南关岛实施沿街建筑亮化和街道照明设施更新改造。积极挖掘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完成82条历史街巷名称挂牌,梳理古城历史典故、文化故事,制作各类文化展示牌97个。实施隆兴寺铁塔环境整治提升等文保利用项目46个,完成历史建筑加固修缮51处,对原地委专署等历史建筑进行活化利用,引进类型丰富的业态项目。新增各类业态活化项目140余个,古城及周边市场主体1080余家。
高质量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住房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深入推进青年首套房政策,累计发放青年购房消费券9.09亿元,成交房屋5639套;在主城区、茌平、临清、东阿开展多孩家庭、群团购活动,累计发放购房消费券2725张,成交房屋2245套;全市保交楼项目全部交付,列全省首位。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29套,发放租赁住房补贴972户,筹集人才住房1360套,我市被省委、省政府列入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住房工作成效显著城市。
2024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深入贯彻市委“6293”工作思路,按照“聚力攻坚突破年”部署要求,实施城市品质提升攻坚行动,大力推进城市更新。重点做好提速东昌路绿色低碳改造,谋划储备柳园路、兴华路等主干道路绿色低碳改造;全年改造雨污合流管网90公里以上,年底前实现城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在主城区建设30处嵌入式社区服务综合体,争取国家城市社区嵌入式公共服务项目试点城市;改造老旧小区174个,加装电梯200部以上;编制聊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开展常态化保护工作,推进27项中远期保护项目落实落地等五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