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起那年二月二

■ 程世珍

一声声清脆的微信铃声,将我从梦中唤醒。本能地拿起手机,二月二的问候纷至沓来,心中浸满感激暖意。借问候吉语,迎祥和之意,抬头望去,是五十多年前的自己。

春寒料峭的晨曦,被窝里正酣甜梦语的我们被母亲温柔地唤醒:“二月二龙抬头,孩子们都快起来吧,抬抬头,一辈子不犯愁。”我睡眼惺忪,将头伸出被窝,一阵寒凉袭来,又赶紧缩了回去。“我把粮囤、钱囤都打好了,看谁有福气?能找到钱囤!”母亲一句极具诱惑的话语,让我们姊妹个个像打了兴奋剂,神速地钻出被窝,在母亲已经打好的囤仓里挨个寻找。

母亲打囤,就是在房屋的各个角落,用锅底灰撒上一个个大圆圈,在圆圈中心挖一个小坑,里面分别埋上小米、大米、豆子、白面还有分壳(面值为几分钱的硬币)。钱囤、粮囤就打好了。“我找到了,我找到了——”妹妹响亮地呼喊着,手里高高举起二分钱。记忆的韵脚折叠在我的收藏夹里。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自古就有,俗称“龙头节”。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诸多的民间习俗活动,敬龙赐福祈求来年平安丰收。正月里很难听到雷声,俗语有这样的说法“正月里打雷,遍地是贼。”预示着年景不好。过了二月二,天空可闻春雷声,昭示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二月二还有吃料豆的习俗。做料豆要提前一天把黄豆泡上,放少许盐,待黄豆泡好后沥干水分。铁锅中放入沙土翻炒,待沙土炒热放入泡制好的黄豆继续翻炒。铁锅里的沙土会“噗噗”地冒出一个个土炮,不一会儿,炒锅里发出“啪啪”的响声,那是黄豆在沙土里欢快舞蹈。有的黄豆用劲过大还会把她的黄马褂撑破。炒制好的豆粒连同沙土一同倒入筛子,将沙土筛除,一粒粒浑圆金黄的豆粒出锅了。

料豆,又叫“蝎子肚”。吃“蝎子肚”,据说有防病、去“五毒”的寓意,把蝎子剧毒的地方吃掉,人们就可以不生病了。

记得是刚上小学时,那年春天不知什么原因我长了眼疮。“偷人家针,偷人家线,长个眼疮让人家看。”遭到同学们讥讽,我回家哭着向母亲诉苦。“别听他们胡说,俺闺女可是好孩子,都怪娘二月二忘了让你吃豆粒,才生眼疮的,是娘不好。”母亲满心自责。那时家贫,我家没有黄豆可炒。娘让我回脸朝里坐在门槛上,在我的中指系一根红头绳。她找来一根穿着红线的缝衣针,用针鼻儿按压眼疮周围,口中念念有词:“针鼻儿按,眼疮散。好了吗?”母亲让我回答“好了”。一连念了三遍。母亲匆匆出去,很快又回来了,在衣兜里摸索着,掏出一小把黄豆粒放在我手心里,“吃吧闺女,明天就好了。”第二天我醒来急切地问母亲:“娘,我的眼疮好了吧?”“好了,娘把蝎子的肚子扎破了,俺闺女的眼疮就好了。”

又见二月二,母亲借豆粒的画面,又展现在眼前,半个世纪过去,仿佛就在昨天,这份记忆至今难忘。

2024-03-12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6857.html 1 忆起那年二月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