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时期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初探
■ 陈欣宜
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延安时期,党员成分逐渐复杂,党内出现了一些非无产阶级思想,这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出了严峻挑战。
在复杂的历史背景下,毛泽东同志认真研究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党实际,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目标,狠抓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将马克思主义与党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研究好这些理论成果,对于我们“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的思想建设
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是毛泽东同志根据党的建设所处的复杂历史背景而提出的一个极具特色的建党原则。毛泽东同志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也时刻威胁着中国革命,这些时代背景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被种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所包围。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成分极其广大的国家,我们党是处在这个广大阶级的包围中,我们又有很大数量的党员是出身这个阶级的,他们都不免或长或短地拖着一条小资产阶级的尾巴进党来。”这对党能否始终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能否始终保持纯洁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为此,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从思想上入党”的概念。他要求:“为要领导革命运动更好地发展,更快地完成,就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认真地整顿一番。而为要从组织上整顿,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整顿,需要开展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延安时期,毛泽东大力推行整风运动,先后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文章。在文章中,毛泽东深入分析了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外在表现,并给出了克服错误思想侵蚀的具体办法。
二、党的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一向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把作风问题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的高度。在1945年的《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了党的优良作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作风。毛泽东认为,我们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不是学它的本本和教条,而是学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的关系形象地比作“有的放矢”,强调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他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在它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时候,就成为中国人民百战百胜的武器。”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宗旨的内在要求。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有力量,之所以生机勃勃,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开展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利于解决党内矛盾,维护党的团结与统一,提高党的战斗力,从而推动党的事业顺利向前发展。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这使得我们党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延安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保持了党的先锋队性质,巩固了党在群众中的崇高威望,使党获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日后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延安时期的思想作风建设,为处在复杂历史环境中的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科学指导,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进一步挖掘毛泽东党建思想的深刻内涵,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