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商方向再聚焦
——我市全面提高招商引资工作质效系列报道之一
■ 本报记者 赵琦
招商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相比传统招商方式,链式招商更能形成产业集群的“乘数效应”。
近年来,我市强化链式思维、突出重点区域、注重招大引强,不断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
今年2月,聊城在全市范围启动一季度产业链“开门抢订单”活动,组织链内企业到上下游重点客户、重点地区举办融链固链对接等活动。“我们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找项目、抢订单,不断开拓新兴市场。”聊城市链长办副主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解志超表示。
围绕12个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条,全市上下积极梳理完善产业链薄弱和缺失环节,“一链一策”实施高质量招商引资行动,积极引进关键环节企业和配套企业,进一步打通链条堵点、连接断点。其中,信发集团依托铝、电等资源,通过精准延链补链强链,招引了一批上下游企业,形成了集群发展态势。
为了更加及时高效解决招商过程中的问题,市级链长带队外出招商、拜会企业、洽谈项目,跟踪项目进展。各产业链链长定期研判、处置问题,各部门协作沟通,通力配合,充分激发社会各界招商、荐商、引商积极性,推动招商引资“跑起来”、产业发展“链起来”、项目落地“快起来”,以高质量招商引资凝聚产业“强磁场”。
此外,各产业链专班进一步明确专人负责招商,深入研究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具体方案。各县(市、区)立足自身产业链基础,瞄准主要产品上下游“接链补环”,逐个找出缺项、列出清单、绘好图谱,推动更多项目“链上开花”。
突出重点区域,实现更大突破。去年,我市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96个,占比39.5%。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区与我市产业互补、合作紧密、交流密切。要提高招商精准度和实效性,必须瞄准这些重点区域,科学分析产业转移的趋势和要求,加强对接、拓宽渠道,集中进行高密度、多频率、不断线的招商。同时,结合不同地区的产业特点,深入研究优质公司的发展动态和投资意向,找准优势点、对接点,有针对性做好宣传推介,争取把更多项目吸引到聊城来。
“今年,我市将聚焦聚力招引大项目、好项目,深耕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四个重点城市,深耕有色金属、绿色化工、新能源、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力争在招商质效方面实现大的突破。”聊城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迎春介绍。
招商引资,不仅要引入“外来凤凰”,还要注重将本地现有企业培育成“金凤凰”。我市不断强化技改招商项目策划,引导支持传统产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策划生成一批“老树发新枝”项目,努力实现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
一个大项目能带动一条产业链、一个产业集群。我市将瞄准三类500强企业、大型央企、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建立重点目标企业库,科学研判目标企业与我市招商项目的契合点,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聚焦新领域、新赛道,加强对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领域的研究谋划,招引一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