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种粮大户的春耕图景

■ 本报记者 钟伟

本报通讯员 刘怀宇 山林娜

春分时节,天气回暖,金堤河畔的乡间大地再次活跃起来。3月20日,在阳谷县十五里园镇赵洼村风华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麦田里,4台大马力拖拉机来回穿梭,将复合肥从犁刀中撒入土地。

“尽管今年苗情好于上年,但是一点不能松懈,考虑到随着气温逐步回升,小麦陆续进入起身拔节期,我们要尽早松土施肥。”合作社负责人赵振红说,合作社流转了400亩土地种植紫小麦,采用安装有定量施肥装置的新型植保机,2天就可以完成一轮精准化作业。

“咱这里的地,靠着黄河挟泥带沙淤积,有个种庄稼的好底子。”随手拔出一棵麦苗,赵振红笑着说,“好地有了,还要有好种子。现在还看不出来,我这里种的可不是普通小麦,是从省农科院引进的紫小麦。这种小麦富含花青素,有抗氧化、抗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市场收购价比普通小麦每斤高三四毛钱。”

“每斤高三四毛钱”,是扎实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回报。在赵洼村,去年新建的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派上了大用场。赵振红指着地头的小房子说,这是水肥配比站,旁边还安装了农田小气候观测仪、太阳能杀虫灯、土壤墒情监测仪……过去田间路狭窄坑洼、排灌设备不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的落后困扰着他。“2021年受罕见秋汛影响,玉米收割难度加大,仅人工成本一亩地达600元。现在,不仅路、井、电全部上新,还在农田里铺设了滴灌设施。这带来了便利、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产量。”

十五里园镇党委书记高传振介绍,为保障春耕生产顺利开展,今年初,该镇投资60余万元,组织3支专业队伍,对贯穿镇域的八里庙干渠、十五里园支渠等10余条沟渠进行清淤疏浚,并更新改造了涵闸、泵站等小农水设施,工程全长26.35千米。

旱能浇,涝能排,还有农业高科技加持,赵振红种粮的信心更足了。今年,赵洼村计划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收回50亩集体土地的基础上,集中流转土地,种植紫小麦、糯玉米,让更多村民享受集约化经营带来的好处;利用国家扶持资金,依托风华合作社建设的粮食仓储设施项目预计6月份开工,主要建设640平方米储粮仓库和烘干塔,可有效改善粮食收储条件,提高粮食品质和效益。

“种好粮,多产粮,今年我们更有底气!”高传振说,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的基础上,十五里园镇将持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绿色高质示范田,同时积极引进作物新品种、运用农业新技术、推广种植新模式,不断提高单产水平和亩均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2024-03-27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7718.html 1 种粮大户的春耕图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