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城标准”助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记者 白文斌 通讯员 葛猛 范林君)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链,积极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完善具有聊城特色的地方标准体系,不断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3月22日,记者在山东冠通车辆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企业正在赶制冠科物流的订单,这批订单应用了企业参与制定的挂车车轴联合标准。
“按照新标准制作的挂车车轴,能够让挂车整体受力更加均匀,避免了应力的集中,提高了车架、车轴和车中梁的使用寿命。” 山东冠通车辆有限公司质量部主任孙显说。
挂车作为物流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前景、应用场景在不断扩大。但保养频次高、使用寿命短,成了行业普遍问题。“降低产品保养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成为客户需求。” 孙显说。
车轴是挂车中最关键的零部件,之前一直执行的是交通运输部2002版的行业标准。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挂车生产企业、车轴生产企业进行数据汇总、分析,决定从制定企业联合标准入手,提升产品质量。
“主动深入企业,走访摸清企业的技术需求,和上下游供应商企业的标准适用情况,明确标准项目方向,以破解阻碍产业发展难题为导向,推动企业制定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企业联合标准,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冠县市场监管局认证认可与标准化科科长刘凤涛说。
新标准对车轴原执行标准中的14项技术参数、技术要求、检验规则等进行了修改,新增加9项实验方法、测量方法,对车轴的关键零部件制动盘、轴承的供货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孙显告诉记者,按照企业联合标准生产车轴,可使冠通车辆有限公司产能提升10%,每辆挂车可节约成本1000元,市场占有率提升4%。
刘凤涛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冠县市场监管局将继续鼓励引导像肯石重工、冠洲集团等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企业联合标准的制修订,着力发挥企业标准在企业发展中的优势,将创新技术同步转化为标准,提升关键产品的性能,提高产业链的供应水平,促进技术研发、专利创造和标准研制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标准在产业链中的枢纽作用,围绕轴承、纺织、轮毂等重点产业,推动先进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转化提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通过标准倒逼产品和服务质量提质增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共有3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与制修订各级标准133项,其中,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97项,行业标准18项,省地方标准1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