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我市扎实做好英雄烈士褒扬纪念工作
■ 文/李兆宪 图/公玉辉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英烈们用鲜血染红了如画的战旗,用生命筑起了精神的高地。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永远“活着”……
每思祖国金汤固,常忆英雄铁甲寒。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稳妥做好褒扬纪念工作对于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烈精神、凝聚奋进力量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革命老区,清明节期间,我市各级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有序开展各类祭奠英烈活动,用心用情做好英雄烈士褒扬纪念工作,在全市上下营造了“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
英魂不朽
让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
巍巍中华,遍地英雄。慎终追远,寄托哀思。
“人民为先,祖国至上;诚实勇敢,自律自强……”4月2日,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前,莘县魏庄镇中学师生坚定有力的宣誓声振聋发聩。
当天上午,该校组织全校党员、共青团员及七、八年级师生在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开展“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活动,通过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聆听英烈事迹、瞻仰纪念碑、庄严宣誓等形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哀思和敬意,引导学校师生缅怀革命先烈、砥砺革命意志、传承红色基因,在英烈精神的指引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历史不容忘记,英雄必须铭记。”魏庄镇中学九年级共青团员李淼表示,要以实际行动、优异成绩传承好先烈们的革命意志,努力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清明节不仅是踏青扫墓、祭奠先人的传统节日,更是缅怀革命先烈、继承烈士遗志、激发爱国热情、学习革命精神的重要日子。庄严肃穆的祭扫仪式是培根铸魂、传承壮志的最佳载体。自3月中旬开始,我市各烈士陵园迎来祭扫高峰,每天都有大批单位、学校、志愿者团队开展祭扫活动,通过敬献鲜花、鞠躬、敬礼、默哀等绿色、文明的形式缅怀烈士。“缅怀先烈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仪式,更是一种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神传承。”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艾海鹰表示。
为了让尊崇捍卫英雄烈士的鲜明价值导向更加深入人心,今年3月,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部署开展以缅怀先烈事迹、传承英烈精神为重点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按照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我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发出清明祭扫通告,引导社会各界文明、有序开展现场祭扫、网络祭扫;同时,多家烈士陵园推出特色祭扫服务——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为10人以上团体单位提供免费讲解服务,为行动不便或特殊情况人员提供协助祭扫服务;临清市烈士陵园为前来寻亲、祭扫的烈属提供咨询、引导和登记服务,并由烈士寻亲中心持续开展烈属寻亲活动……一项项扎实举措,为我市做好清明节期间烈士祭扫活动提供了坚实保障。
缅怀是为了更好地传承,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英烈们无私、奉献、牺牲、忠诚、执着、朴实的优秀品质像一束束穿越时空的璀璨之光,照亮了聊城儿女奋勇前行的道路。
英烈“归队”
让“散落星火”汇成精神火炬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为进一步弘扬英烈精神,加强烈士墓的集中保护管理工作,在征得烈士家属同意后,我市于4月3日举行烈士集中安葬仪式,将存放于聊城市革命烈士纪念堂的40位烈士的骨灰(遗骸)迁至聊城市革命烈士陵园。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及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烈士亲属代表等百余人参加活动。
仪式现场,伴随着低沉的《思念曲》,全场肃立,全体人员向烈士棺椁默哀致敬。随后,烈士家属、部队官兵、社会人士等怀着崇敬的心情向革命烈士献上鲜花,缅怀追忆烈士们的忠魂和壮举,寄托对烈士的无限哀思和敬仰之情。
此次集中安葬的40名烈士中,除8名无名烈士外,其余都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他们为保护人民群众献出了宝贵生命,值得被永远铭记。
“当得知市里要把祖父的墓迁到革命烈士陵园,我感到非常欣慰,也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革命烈士的重视和关心。”烈士家属李鹏说,“作为一名烈士家属,我在以祖父为荣的同时,也要向他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回馈社会。”
迁移烈士墓,请英烈“归队”,既是对烈士亲属的慰藉,也是以实际行动缅怀和尊崇烈士。近年来,我市在充分尊重烈士家属意愿的基础上,按照“应迁尽迁、集中管护”的原则,将零散烈士墓进行集中迁葬和就地维护,做到常态化维护、规范化整修、动态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从而更好地告慰烈士英灵,赓续红色基因,让革命烈士的精神火炬在鲁西大地传承不息。
聊城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赵振刚介绍,作为市区唯一一处省级重点烈士纪念设施,该中心牢固树立“当好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重要守护者”的职责使命,聚焦主责主业、强化使命担当,着力提升烈士纪念设施管护质效,深入挖掘和利用红色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纪念缅怀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2023年以来,中心共组织开展各类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230余次,接待烈士亲属祭奠烈士、查询烈士信息180余人次,开展烈士事迹宣讲110余场,接待社会各界瞻仰团体及群众近2万人,接待参观团队70余个。
赓续荣光
让英烈精神融入血脉基因
英烈者,军之剑,国之干,民族之魂。
聊城是一片革命热土,每一寸鲜血浸染的红色土地上,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红色往事,无数革命先烈在这片热土上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目前,我市登记在册的烈士共有14768人。
做好英雄烈士褒扬纪念工作,是缅怀,是铭记,是致敬,更是传承。近年来,我市把英雄烈士褒扬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拓展褒扬服务内容,加强纪念设施建设,聚力传承红色基因,建立健全英雄烈士褒扬纪念工作体系,推动新时代英雄烈士褒扬纪念工作见行见效——
颁布实施《聊城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成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建以来出台的首个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市级地方政府规章;
创新实施《聊城市烈士褒扬办法》,是全省首部烈士褒扬类市级政府规章,立法经验被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简报刊发,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省作典型发言;
印发《聊城市“红色记忆”实施方案》,编制《红色记忆工程抢救保护和提质改造实施细则》,对全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进行统一规范,系统性做好红色记忆保护传承工作;
全面排查无人管理修缮、遭受非法侵占、面临破损倒塌的纪念设施,按照“一墓一表,一碑一册”标准,为烈士墓建立台账,有序推进抢救保护工作;
通过查阅史料、实地调研,重点发掘、还原零散纪念设施背后的红色故事,将“无形”的红色传说固化为“有形”的红色文献,避免英烈事迹被历史湮没……
同时,我市还积极引导各级各单位部门广泛开展群众性纪念缅怀活动,与党日活动、团队日活动、“红领巾讲解员”实践、青少年思政课等紧密结合,重温英烈事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走访慰问烈属家庭,积极回应广大烈属关切,切实体现了全社会对英雄烈士的尊崇。
烈士高风存浩气,赞歌史笔颂丰功。“我们将充分发挥英雄烈士褒扬纪念工作凝心铸魂、传承红色基因的宣传教育作用,在回望和缅怀中铭记英烈功勋、传承英烈风范,让英烈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偶像,真正把英烈精神融入血脉基因,为我市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聊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立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