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着鲁西黄牛 踏上致富新路
——清泉街道拓展牛产业链走笔
■ 本报记者 刘晓伟 郝锐
4月15日,在位于冠县清泉街道的穆森鲁西黄牛养殖场的牛舍内,一头头体格强健的鲁西黄牛正悠闲地嚼着草料,或卧或站,沉实而有力的哞哞声此起彼伏。
鲁西黄牛主产于山东省西部的聊城、菏泽、济宁等地,其被毛呈棕红或浅黄色,且以黄色居多,因此得名。鲁西黄牛与秦川牛、南阳牛、延边牛、晋南牛并称为“中国五大名牛”。
事实上,老一辈人对鲁西黄牛并不陌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它们奔波耕作的身影,时常出现在田间地头。但是,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大批耕牛被淘汰,纯种鲁西黄牛数量越来越少。作为鲁西黄牛主产地之一的冠县意识到保护和繁育鲁西黄牛的重要性,为了做好鲁西黄牛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2011年,冠县政府出资60万元,在清泉街道建设了冠县穆森鲁西黄牛养殖场。
此后,清泉街道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将鲁西黄牛繁育保种养殖作为促进群众增收的新途径,不断拓展牛产业链,为当地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繁育鲁西黄牛这一珍贵的畜牧资源,冠县邀请了山东省农科院和省市畜牧兽医局的专家团队进行技术指导。在专家的指导下,养殖场引进纯种鲁西黄牛的冻精,并实施人工授精技术。通过这种方式,养殖场建起了鲁西黄牛母牛繁育核心群,共计210头。这一核心群的建立,为鲁西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养殖场还成功选育出13头种质基础优良的种公牛,用于扩群繁育,进一步扩大鲁西黄牛的种群规模,提升种群的整体质量。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有效提升了鲁西黄牛的繁育效率,也为鲁西黄牛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开辟了新路径。
经过多年发展,冠县穆森鲁西黄牛养殖场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养殖和保种业务。如今,该养殖场成功地向屠宰、加工等领域延伸,实现了产业链的拓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鲁西黄牛肉质鲜嫩,肌纤维间均匀沉积脂肪形成明显的大理石花纹,有“五花三层肉”之美誉。在街道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下,冠县穆森鲁西黄牛养殖场引进了先进的屠宰和加工设备,将高品质的牛肉推向市场,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屠宰加工业务的开展,不仅提高了鲁西黄牛的附加值,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农民们可以参与到养殖、屠宰、加工等各个环节,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实现增收致富。
清泉街道将继续支持和推动鲁西黄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链附加值,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更强动力。“清泉街道将充分发挥好鲁西黄牛产业优势,统筹利用好衔接资金,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擦亮鲁西黄牛招牌,坚持一村一产业思路,助力乡村振兴。”清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吴书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