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山镇
持续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升级
本报讯 (记者 李政哲 通讯员 张凯) 5月6日,黄河东阿段风情线上杨柳依依,花开婉妍,一派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
黄河岸边,东阿县新民黄金梨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梨园里,成片的梨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果农们正在抢抓农时,忙着为梨树疏果、套袋,确保秋梨果形好、果色正,为今年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梨花落花后十天开始疏果,把小果、过稠的果,还有畸形果去掉,这样能提高梨的品质和产量。四月中旬疏果结束,四月下旬开始套袋。”东阿县新民黄金梨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贺怀民说。
新民黄金梨种植专业合作社占地200余亩,种有秋月梨、黄金梨、丰水梨等五六个品种,不同品种间成熟期存在差异,大大延长了产果期。并且由于采用梨树改接、疏果套袋等系列高产增优技术,种植的果品脆甜多汁、肉质细腻,深受市场喜爱。
“梨园的管理技术上,我们主要是和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的专家对接,每年都请他们来果园开展讲座,搞技术指导。生产管理上,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管理标准来进行生产。销路上,主要和国内大型果品公司联合,和当地超市搞对接,销路不用愁。”贺怀民介绍。
在合作社东北十多公里外的小店村,瓜农们正在高标准大棚内忙着采摘、包装西瓜。这里的西瓜采用吊蔓栽培、人工授粉、膜下滴灌等技术,成熟后外形圆润、皮薄籽少、糖分高、口感好,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单个西瓜大棚年收益可达到10万元,西瓜产业带动了百余位村民就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东阿县鱼山镇借助沿黄区位优势与文旅资源优势,沿旅游路、黄河大堤发展休闲采摘农业近千亩,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持续提升农业种植技术,特色种植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