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产业“减碳” 发展“增绿”

——我市倾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聊城样板”

■ 尹腾淑 王晓琳

初夏时节,走进聊城工业园区、企业,处处都是用“绿色”谋未来的发展画卷。

近年来,我市抢抓国家“双碳”战略和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重大机遇,统筹工业发展与绿色转型,探索走出了一条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聊城路径”。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聊城市获评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

增存并举

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5月10日,在东阿阿胶智能车间里,一台电脑控制着生产全程的几百个指标,整洁的生产线上“智能小抓手”飞快地分拣胶块,近红外自动灯检牢牢把住“最后一道关”。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将智能化、数字化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相结合,推进厂区智能化建设。目前,厂区关键工位设备互联率100%,生产数据采集率达到95%,生产自动化程度超90%,构成了互通互联、全流程协同的绿色智能工厂新模式,实现了制造过程中的绿色化与智能化。”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设备工程部副总经理王兵说。

立足提升产业“含绿量”,近年来,我市着力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体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先后关停电解铝产能53万吨,钢铁、焦化产能全部退出,直径3.2米及以下水泥磨机全部拆除,“十四五”以来,累计淘汰各类设备1915台(套)。改造升级传统动能。出台差异化奖补政策,重点推动传统产业技改升级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2023年,实施工业技改项目795个,兑现省、市奖补资金5049万元。积极布局低碳产业,将新能源产业列为四大标志性产业之一,出台《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集中力量专班推进。抢抓风电发展机遇,争取集中式陆上风电350万千瓦,全省容量最多、规模最大。

完善机制

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去年,我们参与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的‘绿色问诊’活动。在专家组的指导下,企业已改进提升了生产工艺,有效提升了能源管理水平,在实现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山东骏程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庆杰介绍。

山东骏程是以汽车车轮及有色金属锻件为主营产品,集独立科研、制造、销售于一体的企业。去年,山东骏程主动参与工业绿色诊断行动,拿到了绿色发展的“良方”。

如何推动工业企业主动融入“双碳”发展战略,加快绿色转型?近年来,聊城市积极探索“绿色诊断+改造提升+示范创建”的建设模式,强化政策支持,绿色制造体系逐步完善。创新工业绿色诊断,在全省率先出台《聊城市工业绿色诊断补贴资金管理细则》,鼓励工业园区和企业开展绿色诊断,“一企一策”出具绿色化转型方案。聊城经开区、阳谷经开区分别入选国家和省级绿色工业园区。强化政策资金支持,加大财政资金、绿色金融等支持力度,将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列为重点支持方向。截至目前,绿色贷款余额193.2亿元,同比增长56.5%。强化示范培育引领。以国家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标准为导向,聚焦12条产业链,分类别、分产业明确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培育目标。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34家、绿色工业园区3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1家。

节能降耗

全面提升能源资源效率

在信源环保建材有限公司产品展区,由产业链上其他企业的废料转化而来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纸面石膏板等绿色建材整齐排列,格外醒目。在这里,一粒小石子实现了“七十二变”。

降低工业经济的“含碳量”,是一道重要命题。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企业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加强资源循环利用,过去三年,规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8%以上。

坚持“节能监察+节能诊断”双轮驱动,2023年,共挖掘节能改造项目156个,实施后每年可节约标煤1.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9万吨。积极探索资源综合利用途径,将废钢铁加工配送产业规范发展列入市委重大调研课题。推动赤泥综合利用中试项目建设,茌平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园区成为全省重点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可达600万吨/年。赴宁波学习先进经验,开展“亩产效益”评价改革试点,创新土地、资金等要素差异化政策,激发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性。过去三年,我市规上工业企业单位能耗销售收入增长32.4%。

由点及面

积极稳妥落实“双碳”任务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作为工业大市,聊城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坚持分业施策、持续推进,循序渐进降低工业领域碳排放强度,控制碳排放总量。

印发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聚焦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行业,落实六大重点任务,实施重点行业碳达峰和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提升两大行动,全面推动工业领域碳达峰任务落实。指导出口企业加强碳关税影响分析,积极开展碳足迹核查。鼓励重点企业参与碳市场交易,提高碳管理能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中,信发集团碳交易量占全国总量的7.2%。推动高碳排放行业实施全流程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鲁西化工年产20万吨液体二氧化碳项目试生产成功,信发集团年产30万吨碳氮联产项目进入整体联动调试。

产业“降碳”,发展“增绿”,绿色正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主色调。聊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解志超介绍:“下一步,我们将以推动新型工业化为主线,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持续擦亮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贡献工信力量。”

2024-05-15 ——我市倾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聊城样板”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0368.html 1 产业“减碳” 发展“增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