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好防汛备战“先手棋” 打好灾害防御“主动仗”
我市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准备工作
本报讯 (记者 姬翔 通讯员 赫鹏) 根据气象预测,今年发生区域性洪涝灾害和旱涝并存的风险较高。为扎实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准备工作,聊城市坚持“备”“防”“智”相结合,在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储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提升应急处突、防灾减灾能力,确保全市防汛安全。
强化“防”的力量,专业化构建防汛减灾“新防线”。做强防汛抢险救援“排头兵”,精选一批年轻化、专业化水利骨干力量,组建充实全市水旱灾害防御队伍14支。同时,组织开展防御队伍业务培训和实战演练25次,提升队伍业务技能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做实防汛会商研判“智囊团”,调整充实全市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专家433人,建立健全专家队伍管理制度和调度机制,做好防汛会商、工程调度、应急抢险等防御技术支撑。做好防汛联动“预备队”,在全省率先将社会救援力量引入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围绕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培训演练、抢险救援等方面,与特战救援志愿者协会开展深入合作,全市水旱灾害防御队伍的实战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
强化“备”的基础,多元化打造物资储备“新模式”。分别与信用好、实力强、资质全的企业签订机械设备无偿使用和物资无偿代储合作协议,提高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库存储备能力。截至目前,共计储备挖掘机等机械设备25台(套),代储4大类15项1470件物资,价值1600余万元,形成了种类丰富、规模适度、共享高效的水旱灾害物资储备新格局。根据不同区域和水利工程灾害防御物资需求特点,结合现有物资储备状况,汛前,以代存库管理的方式,将部分市级灾害防御物资设备提前预置到部分县(市、区)及市管水库储备库,提高物资调配效率,调配时间平均缩短90分钟,同时为省级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在我市代存提供充足库容。设立水旱灾害防御临时物资储备仓库,与社会救援组织开展深入合作,获价值3000万元的社会救援物资支持。如遇防洪应急需要,以应急调拨的方式,快速实现社会物资借调。
强化“智”的提升,一体化建立防汛预警“新体系”。建立防汛指挥“一平台”,聚焦防汛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将水利、水文、黄河、城市管理等视频监控汇聚到市防汛中心平台,监控站点达1500多个,为掌握汛情、提前预警、决策调度提供重要依据。持续优化“数字水利一张图”,当前平台覆盖全市250处水情监测点、275处雨情监测点,汇集全市堤防、险工险段、水库、水闸、泵站等940项工程数据信息。同时,开发移动版App,可实时查看工情、水情、雨情,接收预警信息,视频连线各防汛指挥部,实现资源管理、监测预警、会商研判、指挥调度一体化呈现。打造防汛预报预警“直通车”,水文、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联动,依托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及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建立防汛预报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1天可发布预警手机信息600余万条,提升群众安全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