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现老味道 抢抓新机遇
——科技工作者付成龙专注番茄事业十六载
■ 庞晖
番茄,绵绵沙沙,酸甜多汁,既是蔬菜,也可以当作水果,一直是百姓餐桌上的常见食材。但如今,又大又红的番茄似乎变了味道,没有了小时候的“老味道”。
为了找回儿时番茄的“老味道”,聊城科技工作者付成龙用16年的坚持和行动,全身心投入番茄品质的研究,让番茄“老味道”回归市民“菜篮子”。
返乡创业,投身番茄育种
2008年,21岁的付成龙退伍后回到家乡学习农业技术。不久后,为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他来到北京发展,从事种子推广及特色蔬菜贸易。几年下来,认真好学的付成龙迅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知识和市场经验。
当时,我国种业市场超过七成被国外种子公司占据,仅口感番茄这一项,种子进口比例就超过56%,种业本土化转型可谓迫在眉睫。
付成龙敏锐地意识到,小小的番茄蕴藏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是一片蓝海。此后,他一心钻进了番茄的世界,致力于口感番茄的品种研发。
“为使其完全自然生长,口感番茄有着规范的种植模式。从育苗、开花到结果成熟,历时90天,夏天和冬天略有差异。我们山东一般2月种植,4月就可以上市。番茄种植没有空档期,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口感番茄的产品附加值是普通番茄的两倍,市场需求逐步上升,除了夏季丰产期,其他时期供不应求。”提起口感番茄,付成龙有聊不完的话题。
2019年底,聊城市“归雁工程”系列推介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从政策支撑、金融扶持、创业用地,到人才奖励、制度保障,付成龙看到政府为外地聊城籍人才提供的各项扶持政策,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家乡。
2020年,付成龙在聊城创办山东蒙恩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继续从事口感番茄的品种研发工作。
不辞辛苦,找寻儿时滋味
为了让真正的“番茄味儿”回归,付成龙开始了漫长的寻访之路。2018年,付成龙带领他的创业团队来到河北饶阳、唐山等地实地调研。之后,湖北宜昌、四川攀枝花、浙江昌南、辽宁盘锦、福建漳州、新疆昌吉……大半个中国都留下了付成龙的足迹。
经过多年积累,付成龙和他的团队采集创制了500多份番茄种质资源,获得上千份番茄基因组序列,为新型口感番茄的育种打下了坚实基础。
付成龙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科技副总”政策,坚持深化校企合作,与聊城大学农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采用分子标记技术,提取并锁定番茄优质口感基因,极大提高了育种效率。之后又与中国工程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团队达成战略合作,进一步提升技术研发能力。
仅2023年,付成龙和他的团队就培育番茄新组合300余个,8款番茄植物新品种在农业农村部登记注册,其中6款获评优质推介品种,授权专利7项。他培育出的拳头产品“草莓番茄”,维C、番茄红素、有机酸含量超出普通番茄一倍以上,它的口感更是惊艳。
示范带动,共享种植技术
在寻找“番茄味儿”的道路上摸爬滚打十几年,付成龙吃过苦,享受成功带来的美好,也不忘将这份美好分享给更多人。
为了将发展红利惠及农民群众,付成龙摸索出产前理论宣讲、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实践帮扶的“三位一体”全方位帮扶模式,带领团队下乡开展农技活动,向当地农民科普新品种特性和栽植技术。通过现场栽植、示范教学、全程监控病虫害、对成熟果品检测抽查,帮助农民开展病害分析和长势预测。
付成龙团队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实践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农业,引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走出了一条“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的路子,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间接创造就业岗位5000余个,实现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累计推广种植超过35万亩,其中口感番茄推广5万余亩,亩均增收12000元以上,新增社会效益近6亿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付成龙决心扩大农技下乡的规模和范围,从种植技术出发,逐渐延伸到生产、管理、营销等多个领域,进一步深化助农模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科技引领,不断开拓创新
山东蒙恩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现代化专业农业示范园区,拥有日光温室3万平方米、智能连栋温室2.3万平方米、拱棚1.5万平方米,培育的口感番茄畅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
该公司坚持以研发创新为动力,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先后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山东省乡村好青年实训基地”“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项目获得“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等省级以上科创荣誉10余个。2024年,付成龙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获得“山东省乡村好青年”等荣誉。
“Say goodbye to the past”,是付成龙的微信个性签名。“荣誉只能代表过去,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和鞭策,不是炫耀的资本。未来是眼前,未来在脚下。”付成龙坚定地逐光而行,执着追寻番茄“老味道”,守护着百姓味蕾的美好体验。
付成龙说,今后将向着两个目标努力奋斗。一是提升科研投入占比,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持续加强与行业龙头、科研团队的联系,继续努力培育出口感更优、效益更好、市场更广阔的番茄品种;二是优化生产和经营重点环节,推陈出新种植模式,通过提高企业规模、增强带动效应、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帮助果农用更少的投入实现更高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