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劳育人 以行铸魂
——高唐县春长小学探索多样化劳动教育模式
■ 杨先博 彭文文
劳动是生活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高唐县春长小学在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内容、途径和方式,让孩子们在快乐劳动中接受劳动教育,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春长小学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劳动教育促进人才培养新模式。2024年1月,春长小学举行了劳动实践基地共建会,针对劳动教育展开深度探讨。学校坚持“五育并举”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以劳动实践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校劳动实践教育基地育人功能,让每一个孩子沐浴劳动阳光,健康快乐成长。
内外合力
打造劳动实践基地
大自然是最有趣的课堂,走出教室,走进田园,劳动实践基地成了鲜活的教材。
春长小学充分利用校内可用资源,因地制宜创建劳动实践基地——春耕园。春耕园占地约960平方米,开辟了54块种植区域,学生在这里进行蔬菜瓜果的种植学习。学校统筹规划,实行“辅导员+班级”管理模式,包干到班级,以“建—学—种—察—创—品—理”为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主线,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活动。从“课本”到“生活”,学生在劳动中发展身心;从“认知”到“实践”,学生在劳动中回归本真。
学科融合
挖掘各学科劳动教育元素
春长小学成立劳动与综合实践教研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助力教师上好每周1课时的劳动课程,夯实劳动教育主阵地。在此基础上,其他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本学科的隐性劳动教育元素,寻找契机,不断丰富和拓展劳动教育内容,引导孩子树立良好的劳动价值观。
学校以春耕园劳动实践基地为依托,开展学科融合的主题实践活动。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作物生长,填写劳动实践基地记录表;数学老师引导学生测量、计算、发现并解决隐藏在其中的数学问题;英语老师引导学生利用收获的蔬菜瓜果学习单词,并用英语对其进行介绍;美术老师带领学生到基地现场写生,为基地设计海报;科学老师带领学生到基地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特点、生长习性、繁殖方式……劳动教育与各学科深度融合,形成教育合力,劳动观念如春雨点点,渗入孩子们的心田。
三方联动
实现家校社合作育人
春长小学在各年级实行点位管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卫生打扫、垃圾分类、校园绿化、教室美化、书桌整理等集体劳动中,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借助家校合育促进学生家务自理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坚持每天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洗碗等,记录在劳动手册中,开展“家庭劳动小能手”系列活动,用智慧和巧手进行美食创意大比拼。
春长小学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主题劳动教育活动。在学雷锋月,学校组织学生在社区进行义务劳动;植树节,开展“为祖国添一份绿色”植树活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开展“今天我当家”系列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既培养学生的家国与民族情怀,又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技能。
春长小学将持续开展实践探索,不断优化劳动教育课程,加快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不断推动以劳立德、以劳启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让“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