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本里的文字“活起来”
——阳谷三中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 马永伟 王长亭 张宪刚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月30日上午,在阳谷三中,一阵读书声从初三三班传来。课堂上,语文教师冀永胜正在讲授北宋名家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同学们认真听讲、齐声背诵、深入思考。老师讲解生动有趣、学生听起来热情高涨,课堂氛围热烈。
“《岳阳楼记》是初中课文第五册的一篇文章,语文教师在讲授该篇课文时,可以把文章中名言名句的丰富内涵挖掘出来,对学生进行一次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冀永胜说。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师的神圣使命。怎样才能把这一根本任务落实到课堂上呢?今年春季开学之初,阳谷三中以初三三班、初三四班为试点,进行了创新。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教学时,我们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授知识,还传播美德。”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魏军介绍,“教师们在讲读《岳阳楼记》时,按常规教学方法一般是三步走:通读全文、疏通字句;分析文章结构、了解段落大意;解读文章的中心思想。全文的中心思想是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体现的。一切写景都是铺垫、陪衬,都是为这句话服务的。”
怎样才能让课本里的文字“活起来”,起到教育作用,并让孩子们刻骨铭心呢?
“范仲淹的伟大之处就是他说到了,也做到了,他的一生都是为实践这句话而奋斗。他的事迹很感人,从小立大志、能吃苦,理想信念坚定,经受多次严重挫折、打击绝不动摇,对待金钱财富‘虽一毫而不妄取’。”冀永胜介绍,范仲淹身上有很多优点值得今人学习,通过学习《岳阳楼记》,一方面要学习他怎样“作文”,更重要的是学习他怎样“做人”,把二者贯通起来,就能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我们打破常规教学法,采用‘问题导读法’,在讲课之前收集资料,编写了类似小传的辅助读物《范仲淹故事》。读物简洁通畅、脉络清晰、重点突出,从不同侧面表现范仲淹的高贵品质,很具体、很感人。看了这篇读物,再读他的文章,范仲淹这个人物就在孩子们心灵中‘活’起来了,也便于他们加深对《岳阳楼记》的理解。范仲淹一生的事迹就是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最好的注解。更好地了解他的生平,学生们就有了学习的榜样。”冀永胜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完《岳阳楼记》,我们一定要向范仲淹看齐,像他那样追求美好的思想品质。”该校初三三班学生洪可心说。“范仲淹一生没有轰轰烈烈的伟业,但他平凡的事迹中显示着他的高贵人品,令人敬佩。”该校学生王家合同样深受触动。
“这次教改,并不增加学生负担,也不增加课时,用一个课时学习课文,一个课时讨论课文。学生们很感兴趣,课堂气氛热烈,争先恐后举手发言。孩子们读了《岳阳楼记》,又读了《范仲淹故事》,心灵受到震撼,一个光辉的形象‘活’起来了,都表示将来走上社会要以范仲淹为榜样,做他那样的人。”魏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