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7月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o

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科技引擎

■ 市科技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指出,山东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大有可为。聊城市科技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围绕产业抓科技、壮大产业强科技”的良性循环,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科技引擎。

一是培强创新主体,壮大产业创新“主力军”。持续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努力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科技型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态势。坚持一手抓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引导企业规范科技创新制度,承担重大科技创新任务,更好发挥示范带动和

顶梁柱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协力攻坚,变独木为森林,形成创新气候。一手抓高成长企业,重点支持“三高一核心”——研发投入占比高、复合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高、拥有核心“硬科技”的中小企业,让好苗子加速成长。持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聚焦知识产权、研发投入等高企认定要素,开展精准辅导服务,指导企业建立完善规范的创新机制,推动更多产业链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力争未来两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形成“规模大、质量优、后劲足”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抓好高企所得税优惠、研发投入后补助等政策落实,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激发企业创新动力。

二是建强创新平台,锻造科技创新“强载体”。高标准实施“一链一院”行动,引导更多链主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产业研究院,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中试和成果转化,助力产业提质升级。推动各类研发平台增量提质,引导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抢抓山东省实验室重组和产业技术平台布局机遇,引导龙头企业围绕高能级研发平台标准规范升级,争创省级以上高能级研发机构,不断提升各类平台的创新“原创力”和“策源力”。同时,布局一批市级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研发平台,完善绩效评价机制,更好地发挥研发机构对产业创新的支撑作用。建强聊城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对标争创国家大学科技园标准,持续深化同山东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合作,构建校区、园区、城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机制,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三是实施研发项目,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着眼促进产业链提升的技术需求,联合专家深入开展产业调研,梳理凝练一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一方面,全力竞争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农业良种工程、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引导资金项目等省级研发项目。另一方面,用好市级科技资金聚焦支持,创新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建立市县联动、多方参与的项目指南形成机制,探索“揭榜比拼”等技术攻关方式,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力争通过项目实施产生一批新成果、推出一

批新工艺,培养一批人才团队,推动企业以技术创新提质增效,为制造业强市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劲的科技动力。

四是引育科技人才,激活科技创新“动力源”。不断拓宽引才育才渠道,持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坚持“人才+平台+项目”一体化推进,深度挖掘优质人才资源,强化精准辅导,争取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省级、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树牢“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围绕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对接高层次专家团队,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引导企业通过挂职兼职、项目合作、人才飞地等多种方式,柔性汇聚高校院所人才资源。用好海外智力,持续提升外国专家服务效能,实施一批外国专家项目,打造一批引才引智平台载体,精准引进海外优质人才。

五是深化科技合作,激活资源集聚“强磁场”。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资源富集地区,在人才引进培育、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精准落地、技术难题有效解决。继续搭建企业和高校对接平台,为企业选聘一批“科技副总”。创新“科技副总”机制,完善选聘、绩效评价和政策支持办法,设立“科技副总”协同创新项目,由高校、政府和企业按照1:2:3的比例出资支持,吸引更多高校参与。对“科技副总”实行动态履职考评,切实发挥作用。发挥我市产学研合作引导资金激励作用,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同实施研发项目,建设高层次研发平台,联合培养紧缺人才。

2024-07-04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3742.html 1 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科技引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