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数字技术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 陈欢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市域社会治理既是国家治理在市域范围内的具体实施和展开,又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其作用承上启下,居于枢纽地位。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发展呈现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趋势,数字技术快速嵌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治理各类主体的常备工具。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数据治理理念,发挥数字善治作用。着眼基层所急、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积极运用数字化改革的理念、思路、方法、手段,增强数据服务功能,拓展数据应用场景,实现治理效能提升。以满足市域内民众服务需要、化解民众矛盾纠纷、解决民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根本宗旨,通过数字化应用和服务破解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让数字社会治理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
创建配套数字治理制度,健全数字化改革标准规范体系。遵循法治思维,加强行政部门与立法部门的协作,制定相关领域规章制度。一是加强数据保护和交易等相关制度建设。政府内部设立专门负责数据整合分析处理的机构,强化内在数据能力;实行数据处理外包,从市场购买数据分析处理服务。就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而言,建立信息资源安全分级制度,根据信息资源的重要程度将其划分为不同级别进行管理。二是加强风险评估相关制度建设。依托大数据,开展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风险评估,警惕可能存在的一些风险,并及时从制度层面予以化解。
搭建大数据云计算平台,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统筹技术应用与场景创新,进一步完善跨场景应用,推进一体化建设与均衡化发展。一是设立市级指挥中枢和组建专业运营团队进行管理,从制度上和技术上切实保证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在搭建政务信息一体化平台基础上,跟进推动社会信息资源平台建设。二是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和信息交换体系的标准化建设,规范市辖区各层级各部门拥有的网站和数据信息中心,确保社会治理信息资源的跨区域跨部门交换与整合。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数字素养技能。信息技术人才与干部数字领导力是市域社会治理数字化改革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强专业人才引进,统筹政策、资金、制度等手段,为基层服务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生活保障。二是与当地大学或专业机构联动,在促使决策咨询与咨政建言双向互动的同时,加强领导干部数字化知识和数字领导力的培训,增强数据人才的安全意识和信息素养,打造高质量数字化转型建设与管理人才队伍。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本文系2024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聚力攻坚突破研究”年度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NDKT2024082)、2022年度聊城大学人文社科类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32102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