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下议事 聊来温暖
■ 本报记者 洪祥
本报通讯员 张清强
花娇柳媚,碧水悠悠。7月12日,记者踏入清雅秀丽的冠县清泉街道红旗社区冠州印象小区,偌大的喷泉跃入眼帘,缕缕凉风令人心悦神怡。
喷泉北侧,矗立着一座古朴典雅的亭子。亭下两侧,“亭下议事 聊来温暖”8个艺术字尤为醒目。亭内,居民们三三两两地围坐一团,脸上洋溢着笑容。
居民王女士坐在一旁,轻轻摇着圆扇,自豪地讲:“自从电梯里放置了驱蚊包,家里就没蚊子了。”原来,她觉察蚊子随电梯上楼后,便在“家门口的一抹红”意见收集板上提建议。随即,社区工作人员在每部电梯都悬挂了一个驱蚊包。
“社区的工作人员不单态度好,办事的效率也高。”张女士接过话茬。她有一天外出,看见楼梯口放置了留言板,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留言:家中有卧床老人,楼上被褥晾晒不透,私自拉绳晾晒又怕影响小区形象,期望有个晾晒场地。让她没想到的是,留言次日,社区便与业委会、物业对接,在空闲处搭建了一个晾衣场。
为最大限度了解居民所需所盼,清泉街道在各小区大门口设置公示栏,公开社区书记、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物业“红管家”的照片及联系方式;在每个楼栋内设置公示牌,公开网格员、楼栋长等6类居民身边知心人的联系方式,并于每个楼道放置了一块“家门口的一抹红”意见收集板。
大家说笑间,红旗社区党委书记于冰走了过来。他笑着和众人打招呼,坐在了大伙儿中间,十分自然地融入居民的交谈。
“今天来,既是看望大家,也是为我们正在开展的‘幸福来敲门’行动做个宣传。”于冰说。为强化基层治理,持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清泉街道开展了“一网一档”活动,将辖区101个小区划分为62个网格,安排62名社区工作者担任网格员。红旗社区发起了以“进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为主要内容的“幸福来敲门”行动。
然而,工作之初,部分居民对此不理解、不支持。尽管工作人员已耐心解释,仍有少数居民不配合,将工作人员拒之门外。
一位居民坦言:“俺们连邻居都不熟悉,更别说他们了。”大家纷纷点头,表示会对社区工作者多一些支持和理解。
“哪家有困难需要帮扶,哪家住着孤寡老人需要关注,都需要我们上门了解情况。只有把各家各户的情况摸准查实,我们工作才更有针对性。”于冰说。
居民们听了,纷纷伸出大拇指给于冰点赞。随后的交流中,居民们对社区组织的“公益市集”、开展的志愿服务,以及物业服务等提出了意见建议。在一片爽朗的笑声中,幸福指数正在“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