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范长国

脚下有泥 眼中有光

■ 本报记者 朱玉东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作为青年摄影人,一定要深入生活,走到群众中去,创作精品。”7月19日,在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办的“青未了”第三届青年摄影人才高研班上,范长国向30名青年摄影人提出了殷切期望。 范长国是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新华社山东分社图片总监,在新闻摄影一线奋战了30多年,先后参加过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的采访,第一时间采访报道了省内多起重大突发事件。2018年、2019年,他创办了中国(日照)新闻摄影周和泰山国际摄影周等摄影活动,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目前这两项摄影活动已成为当地的文化品牌。 作为新华社山东分社图片总监,范长国紧跟媒体发展步伐,从2020年开始,大力推进签约摄影师向“摄影、摄像”双能型人才转型,并进行多渠道多层次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水平。特别是为了适应融媒发展需要,聘请业内专家,举办系列短视频业务培训班,培养了一批热爱新闻事业,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新华社签约摄影师、摄像师。打造的《季录山东》短视频品牌栏目,不断创出点击量过亿的短视频,让山东分社成为全国对上对外宣传的样板。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青年摄影人要有新作为。范长国表示,青年摄影人要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摄影工作者,以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要坚守良知,坚守底线,让体现主流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崇尚真善美的作品牢牢占据上风,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具有不可撼动的价值定位,让植根于新时代生活沃土、带着泥土芬芳、透着民族文化元素的优秀摄影作品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风向标。 在谈到青年摄影人如何突破创作瓶颈时,范长国认为,青年摄影师要深刻把握时代主题,领悟人民心声,感悟艺术脉动。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必然是有灵魂的,一个好的摄影师,一定是善于思考的。摄影需要技术而不止于技术,还要有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只有技术而没有灵魂的摄影作品,徒有一具“空壳”,没有艺术生命力。范长国从事新闻摄影几十年,经常思考如何让摄影作品更有温度、更接地气,并且时时提醒自己,要从现场发现不一样的亮点,从常见的新闻事件中寻找不寻常的拍摄视角。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2009年10月25日第十一届全运会110米栏的赛场上,范长国经过细致观察,拍下了体育摄影佳作《蓄势待发》。画面中,透过蓝白相间的栏杆,长镜头聚焦在起步线上的刘翔,如弦上之箭,蓄势待发,背景是看台上翘首期待的万千观众,激战前的寂静,传递出紧张的气氛。范长国说,他通过冷静思考,在拍摄刘翔飞跃跨栏的常规动作之前,他还选取了刘翔在起跑线上等待发令枪响前的瞬间。这是一个非常规的视角,低角度、长镜头,压缩了空间,让刘翔成为画面的绝对主角。当时的比赛,刘翔以13秒34夺得冠军,成为全运会历史上第一位110米栏三连冠选手,这也是刘翔伤愈复出夺得的第一个冠军。而范长国的这幅《蓄势待发》也成为当时各大媒体的主角,至今依然是体育摄影的经典之作。 眼力是摄影师专业素养的外化,表现为对拍摄主题的敏感度和发现力。优秀的作品,往往有着独特的视角,从常态的生活与实践中挖掘出新意。摄影师要综合运用直觉思维和理性思维,善于发现事实及其背后的深层逻辑与问题,选择独特视角,减少重复画面,创作题材新颖、形式独特、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范长国说,勤奋是摄影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如果只停留在观察、思考阶段,不去脚踏实地实践,也无法创作出令人满意的摄影佳作,每一张摄影精品必然是无数辛勤汗水凝聚的结果。因此,摄影人要到一线去,到基层去,在火热的生活中,在鲜活的新闻现场拍摄感人的光影瞬间。 范长国认为,摄影作品能够有长久生命力,摄影人还需坚持“三性”,即人民性、时代性、创新性。摄影人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实际,行动上接近人民,情感上与人民相通,虚心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用心、用情创作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摄影精品。 心中有百姓,脚下有泥土。只有扎根基层,心系百姓冷暖,才能拍出反映时代变迁、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摄影作品。摄影与时代紧紧相连,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摄影作品一定要及时反映国家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行各业取得的可喜成就。像当前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科技强国等内容,都是摄影人关注的题材。作为一个有思想,在摄影艺术上有追求的摄影师,在摄影手法、表现形式上,还要有创新性,用恰当的形式去深刻地把握主题。 1994年,范长国在西藏工作期间,为了采访报道青藏公路分局当雄公路段退休老党员顿珠自筹12万元建设希望小学的新闻,在海拔5000多米的顿珠希望小学住了一个星期。有付出就有收获,范长国拍摄的《顿珠和他的希望小学》组照经新华社播发后,被多家媒体整版刊用,该希望小学收到了很多来自内地和香港的捐款。20多年后的2015年8月13日,范长国带着一批捐助物资重返顿珠希望小学,让西藏人民再次感受到来自山东人民的关爱。 丹麦著名摄影师托马斯·尼尔森曾经说过,摄影是一个心理过程,真正优秀的摄影师应该把视线从漂亮养眼的照片上移开,把讲故事放在最前面。把镜头对准新时代普通人的生活、老百姓的生活,挖掘身边感人故事,用高质量的摄影佳作进行呈现与传播。 范长国说,在短视频和流量为王的信息时代,青年摄影人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用执着和坚守,洞察时代和民生,找准方向、精进技能,寻找突破,用努力创造可能,创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摄影精品。

■ 本报记者 朱玉东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作为青年摄影人,一定要深入生活,走到群众中去,创作精品。”7月19日,在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办的“青未了”第三届青年摄影人才高研班上,范长国向30名青年摄影人提出了殷切期望。

范长国是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新华社山东分社图片总监,在新闻摄影一线奋战了30多年,先后参加过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的采访,第一时间采访报道了省内多起重大突发事件。2018年、2019年,他创办了中国(日照)新闻摄影周和泰山国际摄影周等摄影活动,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目前这两项摄影活动已成为当地的文化品牌。

作为新华社山东分社图片总监,范长国紧跟媒体发展步伐,从2020年开始,大力推进签约摄影师向“摄影、摄像”双能型人才转型,并进行多渠道多层次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水平。特别是为了适应融媒发展需要,聘请业内专家,举办系列短视频业务培训班,培养了一批热爱新闻事业,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新华社签约摄影师、摄像师。打造的《季录山东》短视频品牌栏目,不断创出点击量过亿的短视频,让山东分社成为全国对上对外宣传的样板。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青年摄影人要有新作为。范长国表示,青年摄影人要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摄影工作者,以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要坚守良知,坚守底线,让体现主流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崇尚真善美的作品牢牢占据上风,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具有不可撼动的价值定位,让植根于新时代生活沃土、带着泥土芬芳、透着民族文化元素的优秀摄影作品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风向标。

在谈到青年摄影人如何突破创作瓶颈时,范长国认为,青年摄影师要深刻把握时代主题,领悟人民心声,感悟艺术脉动。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必然是有灵魂的,一个好的摄影师,一定是善于思考的。摄影需要技术而不止于技术,还要有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只有技术而没有灵魂的摄影作品,徒有一具“空壳”,没有艺术生命力。范长国从事新闻摄影几十年,经常思考如何让摄影作品更有温度、更接地气,并且时时提醒自己,要从现场发现不一样的亮点,从常见的新闻事件中寻找不寻常的拍摄视角。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2009年10月25日第十一届全运会110米栏的赛场上,范长国经过细致观察,拍下了体育摄影佳作《蓄势待发》。画面中,透过蓝白相间的栏杆,长镜头聚焦在起步线上的刘翔,如弦上之箭,蓄势待发,背景是看台上翘首期待的万千观众,激战前的寂静,传递出紧张的气氛。范长国说,他通过冷静思考,在拍摄刘翔飞跃跨栏的常规动作之前,他还选取了刘翔在起跑线上等待发令枪响前的瞬间。这是一个非常规的视角,低角度、长镜头,压缩了空间,让刘翔成为画面的绝对主角。当时的比赛,刘翔以13秒34夺得冠军,成为全运会历史上第一位110米栏三连冠选手,这也是刘翔伤愈复出夺得的第一个冠军。而范长国的这幅《蓄势待发》也成为当时各大媒体的主角,至今依然是体育摄影的经典之作。

眼力是摄影师专业素养的外化,表现为对拍摄主题的敏感度和发现力。优秀的作品,往往有着独特的视角,从常态的生活与实践中挖掘出新意。摄影师要综合运用直觉思维和理性思维,善于发现事实及其背后的深层逻辑与问题,选择独特视角,减少重复画面,创作题材新颖、形式独特、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范长国说,勤奋是摄影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如果只停留在观察、思考阶段,不去脚踏实地实践,也无法创作出令人满意的摄影佳作,每一张摄影精品必然是无数辛勤汗水凝聚的结果。因此,摄影人要到一线去,到基层去,在火热的生活中,在鲜活的新闻现场拍摄感人的光影瞬间。

范长国认为,摄影作品能够有长久生命力,摄影人还需坚持“三性”,即人民性、时代性、创新性。摄影人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实际,行动上接近人民,情感上与人民相通,虚心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用心、用情创作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摄影精品。

心中有百姓,脚下有泥土。只有扎根基层,心系百姓冷暖,才能拍出反映时代变迁、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摄影作品。摄影与时代紧紧相连,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摄影作品一定要及时反映国家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行各业取得的可喜成就。像当前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科技强国等内容,都是摄影人关注的题材。作为一个有思想,在摄影艺术上有追求的摄影师,在摄影手法、表现形式上,还要有创新性,用恰当的形式去深刻地把握主题。

1994年,范长国在西藏工作期间,为了采访报道青藏公路分局当雄公路段退休老党员顿珠自筹12万元建设希望小学的新闻,在海拔5000多米的顿珠希望小学住了一个星期。有付出就有收获,范长国拍摄的《顿珠和他的希望小学》组照经新华社播发后,被多家媒体整版刊用,该希望小学收到了很多来自内地和香港的捐款。20多年后的2015年8月13日,范长国带着一批捐助物资重返顿珠希望小学,让西藏人民再次感受到来自山东人民的关爱。

丹麦著名摄影师托马斯·尼尔森曾经说过,摄影是一个心理过程,真正优秀的摄影师应该把视线从漂亮养眼的照片上移开,把讲故事放在最前面。把镜头对准新时代普通人的生活、老百姓的生活,挖掘身边感人故事,用高质量的摄影佳作进行呈现与传播。

范长国说,在短视频和流量为王的信息时代,青年摄影人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用执着和坚守,洞察时代和民生,找准方向、精进技能,寻找突破,用努力创造可能,创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摄影精品。

2024-07-25 范长国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4827.html 1 脚下有泥 眼中有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