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唤醒运河文化记忆 赋能运河故事传播
“大运河文化阅读行”走进聊城
本报讯 (记者 马永伟) 用文献唤醒运河文化记忆,用阅读赋能运河故事传播。8月3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首都图书馆与山东省图书馆、聊城市图书馆主办的“水城辉映 运河传奇——2024年大运河文化阅读行”聊城站主题活动成功举行。
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首都图书馆联合浙江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河北省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成立大运河沿线图书馆联盟,围绕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用城市间的互联互通促进运河文脉的绵延传承。作为联盟2024年的首项活动,“大运河文化阅读行”活动于6月29日自浙江杭州启程,并于8月3日抵达聊城。
当天上午,运河文化使者带着学生读者和线上直播间的朋友们,先后走进了临清舍利宝塔、临清运河钞关、临清鳌头矶、东昌湖、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光岳楼、海源阁、山陕会馆等聊城独有的运河景区和文化景区。在运河使者的解读中,读者们对这座“两河明珠”之城的文化厚度有了进一步感知,同时,对“江北水城”的认知更加清晰。
当天下午,“水城辉映 运河传奇——2024年大运河文化阅读行”聊城站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举行。仪式上,首都图书馆党委书记许博,山东省图书馆党委委员、副馆长吕承睿,聊城市图书馆馆长林虎,共绘聊城运河长卷山东段第一笔。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会员高元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史志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北京古都学会秘书长高福美分别为读者们作了题为《元明清山东运河的历史变迁、运转方法及其对聊城的影响》《黄金水道:运河与明清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演讲。
大运河文化阅读行抖音挑战赛同期举办。读者们纷纷参与其中,在诗词之韵中感受运河文化的绵厚与鲜活。
“很高兴能在暑假期间参加这样的主题活动,我感觉非常有意义。”12岁的小读者杨知行激动地说,“通过两位老师的系统讲解,我了解了大运河的历史,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以后我也会好好传播大运河文化,让更多的人能来看看咱们的京杭运河,让大运河在历史长河中璀璨炫目。”
下一站,“大运河文化阅读行”活动将走进河北沧州,以非遗为媒,与古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