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楹联传家风

——看乡风文明促进基层治理的前辛实践

■ 本报记者 邹辉

本报通讯员 郭洪广

8月3日,阳光如丝如缕,穿透云层,洒落在高唐县固河镇前辛村的街巷,干净整洁的街道、绿意盎然的庭院令人眼前一亮,但最吸引人的,还是家家户户门口两侧悬挂的楹联。

“建家园辛勤劳作良田热土、感党恩送子参军保家卫国。”前辛村村民高春华家大门口悬挂的一副楹联特别引人注意。高春华告诉记者,在前辛村,每家每户的楹联都是根据各家的特点专门定制的,楹联中的“一农一军”是其家风传承的生动写照。

前辛村自古文风鼎盛,对联文化群众基础丰厚,发展楹联文化具备先天文化优势。近年来,前辛村以“党建引领、楹联开路、文化兴村”为发展理念,走出一条以楹联为主抓手、以乡风文明促进基层治理的新路子。谁家孩子特别孝顺、谁家做了好人好事、谁家婆媳互敬互爱……村“两委”便邀请县诗词楹联学会为其制作“专属楹联”,作为一种肯定和鼓励的形式,挂到农户大门口。

目前,固河镇正在前辛村以“楹联文化、红色文化”为主题,全力打造千米楹联一条街,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树新风、扬善举。

“俺家的楹联是:‘勤俭持家一辈子、老老实实人生路。’这两句话完美概括了我们家的家风,我每天回家都要仔细看看,对我和家人也是一种鞭策,时刻提醒自己,要勤俭持家,维护家庭声誉,做一个正能量的人。”76岁的村民夏志远感慨地说。

前辛村这种以楹联为载体,将文化深植村民血脉的做法,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村风、家风,村里涌现出一批批先进典型,目前已集中评选出文明户60户、好婆婆30名、好媳妇32名,村里为他们撰写了家风故事,制作了“专属楹联”,逐步形成了邻里互助互学的良好氛围。

“传统文化浸润我们的村庄,楹联文化温暖我们的农户。”前辛村党支部书记周万青介绍,受楹联文化氛围的影响和熏陶,村里孝敬老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的人多了,村容村貌也更美了。

一副副家风楹联、一个个家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美德。固河镇党委书记赵伟介绍,固河镇将进一步弘扬楹联文化,给家风“塑形”,营造“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家庭文化氛围,以家庭“小气候”温暖社会“大生态”,让更多的家庭共建共享,共创美好生活。

2024-08-06 ——看乡风文明促进基层治理的前辛实践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5529.html 1 巧用楹联传家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