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奋蹄勤耕耘 育人之花恰自开
——聊城第五中学坚持创新走特色办学之路
■ 梁丽姣 孙瑞兰
自古水城文脉厚,如今五中学风浓。
走进聊城第五中学,眼前是笔直的校道、干净宽阔的塑胶运动场,还有高标准教学楼、多媒体教室及物、化、生实验室……
回望来时路,筚路蓝缕,硕果累累;再看今朝景,一步一脚印,一路皆风景。如今的聊城第五中学,角角落落都凝聚着一位位教育工作者的心血,点点滴滴都是校长徐俊峰教育理念的生动反映。
“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徐俊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她的带领下,聊城第五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以“德行天下”为校训,以“培养良好习惯,奠基幸福人生”为办学宗旨,努力打造一支明理修德、敬业爱生的教师队伍,致力培养更多勤学善思、奋发向上的学生,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办学特色,让学生们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亮点一
只争朝夕育桃李 “五育并举”绽芳华
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站在孩子终身发展的高度,打造聊城第五中学独特的办学特色。聊城第五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践行以父母之心做教育的办学理念,为学生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奠基。
理念指引实践,奋斗写就华章。聊城第五中学从德育出发,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做到德育增强教育实效,智育激发好奇心、想象力,体育保质保量开展,美育提升艺术素养、培养艺术爱好,劳动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聊城第五中学重视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相融合,鼓励教师创新性地发掘学科的德育渗透点,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党史知识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学校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设“五大节”——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戏剧节,全力开展德育活动。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聊城第五中学以教科研为路径,围绕“核心素养”自主研发了32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如今,聊城第五中学获得了社会各界和家长们的认可,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国际象棋特色学校”“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2021年度市级文明校园”“聊城市五星好学校”等荣誉称号。几年来,学校师生获得各级荣誉300余项。
亮点二
强课提质增实效 “双减”落地出实招
“减负提质”背景下,聊城第五中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把“强课提质”作为教育目标,积极探索出“双减”之下的提质增效之路,为孩子的高效学习、快乐学习保驾护航。
聚焦文化——以党建为引领,聊城第五中学以传承红色文化、强化校园环境建设等方式提升文化建设水平。学校着力建设党建文化长廊,定期开展党史故事演讲、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将红色基因的种子深植学生心中。学校在连廊和图书角摆放图书,在主教学楼门厅设立文化墙,在教室内外设置主题黑板报等等,让每一处环境都充分展现育人文化,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文化熏陶。
聚焦质量——探索“115”教学模式、“和悦课堂”,提升教学质量。聊城第五中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先后进行了3次大的课堂改革,完成了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的更新,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体验的主体、感悟的主体、发现的主体。
精准定位奠基高质量发展,高效改革打开全新篇章。随着教学观念、教师观念的更新,聊城第五中学全体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鼓足干劲,同心协力,全力以赴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推动学校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越走越稳。
亮点三
搭建家校共同体 共育时代接班人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培养优秀的孩子,不仅需要学校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相关机构的广泛参与。
聊城第五中学打出家校社协同共育“组合拳”,通过家校社的整体联动积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挑选骨干教师组成一支专业家庭指导团队,采取家访和微信、电话联系的方式加强家校沟通,并开展“家长开放日”“家长特色课堂”等活动,让家长零距离接触学校各科优秀教师,加深家长、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转变家长的育人思维,努力让每一位家长意识到教育对家庭的重要意义,进而掌握更加科学有效的育人策略。
聊城第五中学整合多方社会教育资源,对特殊困难家庭进行一对一帮扶,携手共献爱心,为每一位孩子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家校社协作,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师生均取得了累累硕果。教师团队中1人获全国说课比赛一等奖,33人获评省、市、区级教学能手;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学习标兵、读书好少年、校园小雷锋、五育之星等脱颖而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身处新起点,迎来新机遇。面对新征程,聊城第五中学人步履不停,奋进正当时。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高质量发展观,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努力把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坚持立德树人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徐俊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