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而神秘,你这诗一般的存在
—— 刚察印象之三
■ 张东方
我不会写诗,但在青海刚察的短短几天,每天都被浓浓的诗意包围着、感动着。
从海北藏族自治州首府海晏县西海镇出发,向西88公里就是刚察县城。
广袤无垠的金银滩大草原看不到一棵树,高速公路两旁连绵起伏的山丘,如同绿色的波浪,一浪接着一浪。飞驰的汽车,犹如大海上的一叶小舟。
车窗外,珍珠般的羊群、棕黑相间的牦牛、白色的帐篷,点缀着草原。身穿藏服的牧民,骑着骏马悠然地巡视。天空中,棉花糖似的朵朵白云,好像伸手就可以摘下来。远处山顶上,偶有雄鹰飞过……
这里,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帧画面都自带滤镜。
“知道吗,王洛宾《在那遥远的地方》就诞生在这里!”车上不知谁的一句话,立时在每个人心中荡起阵阵涟漪。
那是1939年7月,著名导演郑君里来青海拍摄大型抗战纪录片《民族万岁》,外景地选在金银滩草原,王洛宾受邀扮演片中的藏族男青年,达吾玉部落千户长同曲乎的女儿卓玛扮演牧羊姑娘,剧组就住在同曲乎家里。千户长的三个女儿个个长得健美秀丽,特别是小女儿卓玛,美丽善良,温柔热情。卓玛每天为王洛宾烧奶茶,拌糌粑,他也主动陪卓玛外出放牧,一起聊天,一起在月光下唱歌。当时剧组带了一台放映机,在大草原上放映了一部无声电影,王洛宾和卓玛一同坐在马鞍子上观看,并向卓玛讲述影片的故事情节。频繁交往中,美好的情感开始酝酿,王洛宾慢慢喜欢上了卓玛,卓玛也用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向他传递爱慕之情。有一次两人独处时,卓玛察觉到了王洛宾灼热的眼神,便用牧鞭轻轻地打了他一鞭子,这反而令王洛宾彻底地爱上了她。不久,剧组离开草原,告别了卓玛一家,但那纯洁热烈的相思之情,让王洛宾昼思夜想,寝食难安,便写下了这首名扬世界的歌曲——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
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抛弃了财产跟她去放羊,
每天看着那粉红的笑脸
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
我愿她每天拿着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这首让国人如痴如醉的恋曲,很快风靡全国,乃至世界。1994年,王洛宾凭借该曲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西方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王洛宾离世后,这首歌的歌词被镌刻在他的墓碑上。这首歌也成为青海文化旅游品牌,被称为“不是省歌的省歌”。
王洛宾生前搜集整理了1000多首经典音乐作品,其中50多首是在金银滩草原完成的。为此,2009年,海北州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王洛宾音乐艺术馆,每两年举办一次王洛宾音乐艺术旅游节。当年千户长同曲乎的院落,也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
刚察是一座干净整洁的小城。南临碧波万顷的青海湖,北倚连绵起伏的祁连山脉大通山,脚下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独特的地理位置为这座小城平添了几多灵气和诗意。
刚察平均海拔3300米,总面积8138.07平方公里,因史称“环湖八族”的藏族部落首领“刚察族”而得名。这里居住着藏、汉、蒙、回等15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74%,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藏城”。
刚察县城虽小,却是交通要道,青藏铁路、国道315线、省道二尕线都从这里穿过。
县城内的建筑有着鲜明的藏族风格,其中有两座最引人注目。
一是仓央嘉措文化广场东边的慈悲慧眼感恩塔。它取意于尼泊尔博达哈大佛塔,最神奇的是塔顶四面的巨眼。你站在塔下,无论从什么角度观察,它都好像在注视着你。这巨大的佛眼就是佛教五眼中的慧眼,它象征佛陀目视四方,可以洞察人世间的一切,只有心存感恩,才能带来希望。
这座塔建得很讲究——塔高33米,代表刚察海拔高度3300米;四个塔柱周长53米,代表刚察县建政年份为1953年;镀金华盖外缘下悬挂的31个铜铃,代表全县31个行政村。塔柱间的“刚察”及“党的恩情深似海”几个大字,则体现了刚察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建设家园的美好愿望。
再者就是沙柳河畔的青藏生态主题馆,又叫坛城。只见平旷之地上,一座三四十米高的藏式建筑拔地而起,浓重的砖红、洁净的乳白两色墙体,各种藏文化象征纹饰,特别是第三层方城四角托举着坛城顶部的绿毛白身的狮子,使整幢建筑透着神秘的庄严、华丽与玄奥。据介绍,馆内以彩绘唐卡、锦缎堆绣、酥油花(油塑)和实物标本等形式,再现了自然山水、人文历史和宗教信仰等内容。因正在内部装修,我们无缘进去观赏。
到达刚察的当天下午,我们去了闻名全国的哈尔盖镇普氏原羚保护区参观。
车出县城向东不远,便经过一处彩色经幡长廊——梵音风语林卡。
那是一座小山的垭口,几百米长,上空挂满了经幡。几万片方形、三角形、条形等不同形状的小旗,色分白、黄、红、绿、蓝,串挂于绳,一条条地悬挂于垭口之上,形成一个五颜六色的经幡通道。劲风吹来,经幡迎风飞舞,场面分外壮观。
经幡,也叫呢嘛旗、风马旗,是指在藏传佛教地区的祈祷石或寺院顶上、敖包顶上经常竖立着的各色布条,上写“六字真言”等,用木棍顶起来,成为一串串旗子。因布条上画有风马一只,寓意以风为马,传播经文,故名“风马旗”。牧民们路过这些地方,都要下马致意,右绕一圈。
“有一种神秘你无法驾驭/你只能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听凭那神秘的力量/从遥远的地方发出信号/射出光来,穿透你的心/像今夜,在哈尔盖……”
这是著名诗人西川的名篇《在哈尔盖仰望星空》。正是因为这首诗,到哈尔盖仰望星空,已经成为众多游客的心之所向。
在哈尔盖镇普氏原羚科普研学教育基地旁,当地人建了24座精致的星空房,有着蘑菇形状的透明房顶,可以躺在床上看星星。“住在这里,清晨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来自草原的风。拉开窗帘,一望无际的草原映入眼帘,宛如一片绿海。尤其是宁静的夜晚,抬头便能看到满天亮晶晶的星星。”这是一位游客的留言。星空房自去年6月16日运营以来,已经接待游客7000余人次。
以此为创意点,刚察正着力将哈尔盖打造成“诗歌小镇”。今年7月14日至16日,以“仓央嘉措:诗歌与人性的光芒”为主题的第二届哈尔盖草原诗会在这里举办。
据说,诗会选址在一座很酷的牦牛毛编织的帐篷里,来自各地的诗人、作家、翻译家、音乐人、文化学者,煮着奶茶、吃着糌粑,朗诵着诗歌,酝酿着诗情。诗友们留下的是一篇篇精彩的诗作,也带走了草原、星空以及高原反应馈赠的无尽诗意……
其实,刚察、青海,一直就是诗歌的天堂。
藏族史诗《格萨尔》有两千多万字、一百多万行,超过世界五大史诗字数之和,且内容目前仍处于增长之中,是世界上迄今发现字数最多的一部民族史诗,而刚察县是海北州境内《格萨尔》传说故事和传说遗迹最多的地区之一。
还有仓央嘉措,他的诗就像青海湖咸涩的晶莹,那淡淡的忧伤,孤独安宁而又美丽,一眼望穿千年。
还有大名鼎鼎的诗人海子。许多人知道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曾在青海湖边留下三首著名的诗歌——《七月不远——给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青海湖》和《绿松石》。
还有,还有……
其实,最美的诗行就是聆听,无需注解,只能感受,只能会意,只能发呆,譬如七月的刚察。
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去体会美丽,追逐神秘,感知浪漫,享受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