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家乡清池塘
■ 李学贵
我的家乡位于鲁西平原一个美丽的村庄,村中绿树成荫、藤萝满院,中心位置有一处清池塘。据村史记载:因为村中池塘水域辽阔,故村庄定名为“李海”。在我的记忆中,童年乃至少年时代的家乡雨水特大。每逢大雨天,全村家家户户的雨水均顺势而流,淌入大池塘内,待雨过天晴,全村所有胡同不存一点积水。这处清池塘,自然也成为全村人心目中的“风水宝地”。
在我童年时代,村中这处清池塘里养过金鱼,池塘水清澈,一尾尾美丽的金鱼在水中清晰可见。记得那时有了空闲,我和哥哥总喜欢到岸边观看清池塘里游来游去的金鱼,心情格外明朗。让我们小哥俩心情明朗的不仅仅是这些活泼可爱的金鱼,还在于家乡清池塘的美妙。
清池塘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天然形成的一片洼地,她地势开阔、环境幽静,令人心旷神怡。家乡的清池塘眉清目秀,一对含情的眸子特别有灵性,平日里她如母亲一般护佑着整个村庄。那时夏天的雨水每多一寸,池塘水面就升一寸,家家户户的院落不用担心“水淹七军”,大街小巷的土路几乎没有过泥泞难行的烦恼。家乡的池塘之美还在于她的清澈,雨水再大只需天空放晴并经一两日沉淀,池塘水就会变得碧绿澄清。清池塘水质好,塘内不生杂草,水底平整光滑。这么好的水域断然不能浪费,于是乎披着霞光的清晨,池塘成为村妇们洗衣捶裳的理想之地。伴着浣纱女子的捣衣声,清澈的水面上一群群鸭鹅呼朋引伴,快乐地游弋。
夏日晌午时分,清池塘成为全村青年男子和孩子们的乐园。在这里,小伙伴们欢呼雀跃,尽情地游泳,欢快地打着水仗,并不时地比赛扎猛子的技能。论起游泳本领,村中有个叫阿月的男孩理应荣登榜首,据说他8岁那年,一个人能围着偌大的清池塘游整整一圈。那时,阿月成为我们这帮小孩子心目中的男神,在水中我们以他为榜样,竞相练耍,各自的游泳本领日渐增长。还是孩娃的我们,在清池塘释放着儿童的天性,各自在岸边随手抓一块泥巴,胡乱地涂抹在头顶,然后一个猛子扎到水内,再使劲憋上一口气,游出十多米远,最后小脑瓜纷纷露出水面,彼此间扮着鬼脸,呵呵地傻笑。整个夏天,清池塘的岸边与水中,处处留下了我们开心爽朗的笑声。
等到隆冬到来,清池塘水面结出一层厚厚的冰,足以撑得住几辆马车的重量。那时成年人在冰面上滑冰,有的在上面骑自行车。我们少年班的成员呢,则在岸边的冰面上比赛玩陀螺。当时的陀螺就地取材,用缠纺线用的小圆竹筒、家中的废旧钢铃内套以及滚珠制作而成。比赛时,三四人一组,只听一声令下,每人蹲身下倾,左手用一根筷子插入圆竹筒内,右手刹那间猛拽圆竹筒上的细绳,一只只陀螺在冰面上飞快地旋转起来。有的陀螺原地旋转,有的则划着弧线“跳着芭蕾”转圈。一直撑到数分钟之后,一只只飞速旋转的陀螺才慢慢减速,最后它们像喝醉酒的汉子,摇摇晃晃地停下来。那景那情,至今仍记忆犹新。
白云苍狗,白驹过隙,时隔多年,我的脑海深处留下昔日清池塘满满的回忆,每每浮想联翩,梦牵魂绕。如今家乡的人们全都用上了自来水,家家拥有了太阳能或热水器,洗澡、捶衣不再来清池塘,这里失去了往昔的热闹和喧嚣,变得冷清和寂寥,唯有偶尔吹过的夏风提醒村民她曾给予的拳拳爱意。唉,什么时候再邀来少年时代的小伙伴们,共同来家乡清池塘尽情地游弋、幸福地转动陀螺,重温那份如诗如歌的懵懂年华……
哦,家乡的清池塘,梦中的伊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