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构建常态化监管体系
我市坚决守牢医保基金安全底线
本报讯 (记者 林晨) 8月14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聚力攻坚看进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医保局专场。会上,市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广琳介绍了我市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工作情况。
医疗保障制度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近年来,全市医保系统将维护医保基金安全作为首要职责任务,加快构建权责明晰、严密有力、安全规范、法治高效的常态化监管体系,坚决守牢医保基金安全底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市医保局会同市人民检察院、市人民法院等五部门开展医保基金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围绕骨科、血透、心内等6个重点方面,聚焦骗领生育津贴、冒用死亡人员信息享受医保待遇、倒卖医保药品等3类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定点医药机构、参保人员、职业团伙欺诈骗保行为。
市医保局推进监管执法制度建设,修订完善医保基金违法违规使用举报奖励实施细则,印发《聊城市违法违规使用医疗保障基金举报奖励实施细则》,优化奖励流程,畅通举报渠道,将最高奖励金额提高至20万元,激发群众参与医保基金监管积极性。探索制定《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行政处罚、协议处理案件法制审核办法(试行)》等,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程序。牵头录制的《医保领域行政处罚程序行为规范教程》视频被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评选为2023年聊城市“规范执法、从我做起”十大教科书式指导案例。将“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开,公示执法检查处理结果,提高社会各界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思想认识,筑牢不敢欺、不能诈、不想骗的医保基金监管格局。
聊城定点医疗机构积极对接国家医保智能监管系统事前提醒接口,实现对医生开具处方等医疗行为实时监督提醒,促进医务人员自觉规范诊疗行为。截至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已全部对接完成,一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有序推进。我市巩固拓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智能审核机制省级试点成效,逐步将基金监管重心从现场执法检查转向大数据精准筛查,对定点医药机构上报的全量结算数据进行筛查,防止医保基金跑冒滴漏。推进医保反欺诈大数据应用监管国家级试点,重点在住院数据筛查、异地就医监管、重点药品耗材监测、DRG监管方面开展模型建设,提高发现违法违规线索的能力,提升基金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市医保局实施医保基金分级分类监管,推动形成信用承诺、信用评价、信息共享、结果公开、结果应用、信用修复等全链条闭环式信用监管。联合发改、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定点医药机构进行管理,将定点医药机构医保信用评价与“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相结合,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实施差异化监管。目前,市医保局正在研究制定《聊城市定点医药机构医保信用评价实施细则(试行)》。
我市加大部门共治力度,建立由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等16个部门组成的医保基金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执法检查联动机制,畅通违法违规线索移交移送渠道,推动行刑衔接、行行衔接、行纪衔接。健全社会监督员制度,聘请30名社会监督员,推动形成共建共治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