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黄河文化聊城名片

——政协委员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 本报记者 蒲二利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后,如何保护传承黄河文化,让黄河文化助力聊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不少政协委员关注的话题。

在今年的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聊城市海源阁图书馆馆长陈清义就此问题递交了一份提案。“聊城在历史上一直属于黄河侵扰的地区。我市的冠县、临清、高唐、茌平、东昌府区等地,都是黄河故道区域。因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不仅仅局限于现在的黄河流经区域,而是指整个聊城地区。”陈清义告诉记者。

陈清义说,千百年来,生活在黄河岸边的聊城人民,在与黄河的融合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市黄河河务、水利、文化旅游、环境保护等部门在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建议聊城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他建议建立黄河文化研究机构,认真挖掘、整合、梳理我市的黄河文化资源,擦亮黄河文化聊城名片;建设黄河文化博物馆、黄河文化遗址公园、黄河文化生态公园、治水工程生态公园等集中展示园区,在有效保护黄河文化和遗址的同时,打造集中展示黄河文化的窗口;搞好黄河(聊城段)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旅游、生态等整体规划,进一步“活化”黄河文化旅游资源。

民革聊城市委会也就此问题集思广益,集体递交了一份提案。市政协委员、民革聊城市委会副主委、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语委办主任李娟告诉记者,在黄河文化传承发展方面,聊城还面临着不少问题。

李娟介绍,目前,我市对沿黄地域的文化发掘、整理和保护力度还不够,沿黄资源整体开发利用水平较低,沿黄地带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健全,对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的宣传力度不够。建议我市科学定位,深入挖掘,突出黄河文化独有的文化特色,着力打造一批彰显黄河文化精神的品牌性文艺产品、文化活动,培育一批具有聊城文化特色的黄河文化旅游景区;加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以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为契机,做好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开展黄河聊城段文物资源调查挖掘,摸清黄河流域文物资源状况,实施重点遗址遗迹考古发掘、保护利用项目的申报工作,助力黄河文化高地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黄河文化宣传推广力度,推动形成黄河流域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2022-02-27 ——政协委员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617.html 1 擦亮黄河文化聊城名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