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政兴农,拓展就业新空间
■ 本报记者 岳耀军
服务“一老一小”的家政行业,多年来一直面临着用工紧缺、服务标准低等难题。出席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为我市家政行业健康发展支招。
市政协委员薛书敏在调研中发现,由于供需信息通道不畅、专业技术欠缺、职业保障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从事家政服务的农村劳动力“出不来”“留不住”“干不好”,职业发展专业性和稳定性较差。
她建议我市组织开展“家政兴农”行动,鼓励带动农村劳动力从事家政服务,进一步发挥家政服务业带动就业、保障民生的作用,使之成为服务“三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渠道。
“通过制定一系列措施,打造‘家政村’‘夫妻档’, 鼓励他们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薛书敏说,应加强职业培训,提升职业保障,打造一批出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的家政服务队伍。
市政协委员姜颖在提案中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适时制定出台《聊城市家政服务业管理条例》,理顺各有关部门的管理职责,明确家政服务地方标准及实施细则。通过不断健全完善监管、培训及保障机制,促进我市家政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