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预防为先守牢耕地红线
本报讯 (记者 白文斌) 今年以来,聊城市从维护老百姓利益出发,强化事前预防,注重求真求实,早发现、早制止,将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牢牢守住耕地红线。
8月19日,在冠县店子镇当铺新村,灵芝种植户董轩在大棚里忙活。今年初,他计划扩建灵芝大棚,刚开始行动就被自然资源执法人员制止。原来,这块土地按照相关法规只能种粮食。
“如果不是无人机发现,我们及时劝阻了他,两个棚他得损失二三十万元。”冠县店子镇当铺新村党委书记董学奇说。
冠县的19台无人机自动巡查已覆盖全县94万亩耕地,违法预警会通过平台第一时间发送到各级田长的手机上。
冠县种植灵芝已有40多年,现有1万多座生产大棚,年产值30多亿元,是全国最大的灵芝种植和经营集散地。然而,伴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灵芝产业规模扩张,乱占耕地的违法行为也屡见不鲜。“我们研发的这套监管系统,就是立足于早发现、早制止、早指导,最大程度地减少群众损失,站在群众的角度解决这个问题。”冠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伟国表示。
自冠县无人机+智慧耕保监管平台运行以来,自动预警疑似违法占地255处,有效将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确保耕地面积只增不减,永久基本农田内非耕地只减不增,结合无人机+冠鹰平台构建空中拍、地上巡、网上管的立体防控格局,实现了由‘事前视而不见、事后一拆了’之向事前预防的转变,2023年,冠县新增耕地4.07万亩。”冠县县委副书记张庆辉说。
近年来,聊城市始终把耕地保护摆在突出位置,强化科技支撑,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日常巡查等手段,推动自然资源执法监管向全链条、各环节齐抓共管转变,向事前预防、日常化监管转变,切实维护群众权益,筑牢耕地保护防线。2023年,全市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降至历史最低。“我们建立了天上、地上、网上立体防控措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耕地保护的意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经过我们多方面努力,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连续三年净增加耕地23.97万亩,居全省第一,为我们全市的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条件,让群众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李其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