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
——聚焦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③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林晨 赵琦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民的获得感,折射改革的含金量。聚焦我市民生领域改革,便可洞见聊城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魄力与力度。
8月25日举行的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聊城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的意见》。与会人员一致表示,要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
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指出,要深化以城带乡,大力推进城市品质革命,潜心提升城乡品位,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用匠心打造城市“高颜值”,营造宜居宜业好环境。
8月27日傍晚,在位于光岳路与长江路交叉路口的剪纸公园与葫芦公园,陆陆续续的行人在这里穿梭散步。“开门见绿、出门进园”,近年来,我市依托城市“金角银边”,打造众多主题鲜明、设施完善的“口袋公园”,成为周边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此外,聊城利用城市边角地、零星地、插花地等,推进运动场地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市民的运动健身需求。
“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聊城住建领域改革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延星表示,我市将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契机,坚定不移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序推动城市结构调整、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品质提档升级、提质进位,补齐城市建设短板弱项,为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新格局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将聚焦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坚持人民城市理念,聚焦市政设施管护、园林绿化养护、环境卫生作业、市容秩序执法,以及供水、供热、燃气供应保障等城市管理领域重点工作,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敢啃‘硬骨头’,打掉‘拦路虎’,推动城市管理效能全方位提升。”市城管局党组书记梁长博表示。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医疗方面要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扎实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工作。要强化“小切口”改革,在解决群众看病难方面,积极推广“预住院”服务、“全院一张床”、虚拟病房等模式,推动医疗服务更加方便群众。
“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学习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与提升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推动医改重点工作等重大任务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区域医疗服务新高地,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水平、更便捷的医疗服务,聚焦‘改善医疗服务 提升患者体验’,扎实推进服务效率提升、老年人‘数字鸿沟’跨越等‘五大行动’,细化20条推进措施,努力开创以‘小切口’守护居民‘大健康’的聊城模式。”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月莲表示。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由之路。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指出,教育方面要顺应当前城乡结构、人口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新趋势,加快优化中小学布局规划和资源配置,同时大力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市教体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扩增优质教育资源,年底前推动实现教育集团、联盟农村学校全覆盖,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教研模式改革,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好满足群众上好学的需求,坚定不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崔巍表示。
社会保障是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石。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社会保障方面要聚焦鳏寡孤独、低保五保、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加强社会救助和帮扶,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幸福食堂、个性化照护、人居环境改善……高唐县紧抓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一件件民生“小事”办成群众心头的温暖“大事”,让群众的生活更有品质、更为舒心,让他们的美好生活愿景逐渐变成幸福实景。
“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使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高唐县汇鑫街道党工委书记王京明表示,“我们将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救助机制,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救助模式,为困难群众提供多元化社会救助,让更多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得到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照护。”
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要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我市广大党员干部表示,一定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公报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要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生活越来越好。’”开发区东城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明政表示,面对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新期待,自己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身边资源,借助新兴媒体,用好文化阵地,第一时间传递改革声音,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立足文化旅游领域,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更多动力和活力。”临清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维华说,临清市将继续深入贯彻“文旅兴市”部署要求,深入挖掘运河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新路径,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坚持“文旅+”“+文旅”,抓实钞关片区环境改造整治、国棉厂文化创意园、贡砖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文旅项目,着力提升东宛园、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核心吸引力、影响力,持续打响“天下运河·非凡临清”“猫在临清·运味十足”“临清早餐之都”等城市旅游名片,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努力将临清打造成为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