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大餐’来得太及时了”
■ 本报记者 刘敏
80后王继涛是临清市魏湾镇后张官营村的种粮大户,种了300多亩小麦。
受去年罕见秋汛的影响,临清大面积小麦播期推迟,王继涛的家庭农场也不例外。
“我是去年10月下旬种上的,比往年晚了半个多月。”2月20日,看着陆续返青的麦苗,王继涛说,“从今年的麦苗情况来看,总的特点就是苗小根少、长势差。能否实现夏粮丰产增收,春季麦田管理很关键。现在,我们最期待的就是专家的科学指导。”
为将“科技壮苗”落到实处,2月20日,临清市召开各乡镇(街道)技术人员和种粮大户参加的现场会。
现场会上,临清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技推广科科长孙宪银现场授课,就春季田间管理问题为农户答疑解惑。
“一亩小麦达到42万穗就能够实现丰产高产。”孙宪银说,去年,为应对晚播,农户按技术指导意见加大了播种量,以密补晚,再加上越冬前的生长墒情合适、温度合适,到越冬时,小麦的亩茎数已达到46.8万株。她认为,弱苗转壮夺丰产,现在有基础,也有条件。
“不过,这46.8万株群体苗分布不均匀,有的弱、有的少。这种情况下,能不能实现丰产,关键在技术。”孙宪银认为,从返青期到拔节期,40天左右的时间,是小麦亩穗数增加的关键时期,也是弱苗转化、促弱转壮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如果管理到位、技术应用恰当,能够弥补前期弱苗产生的不利影响。
“现阶段,春季麦田管理的目标是弱转壮、保穗足、争穗大,夺丰产12个字。”孙宪银表示,当务之急,是尽早对麦田进行镇压。她提醒农户,为避免机械损伤麦苗,镇压应在晴天午后进行。此外,盐碱地麦田尽量不要镇压,还没出齐苗的“土里捂”麦田不要镇压。
据了解,结合今年的实际情况,临清市广大农技人员将不定期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开处方、办讲座,指导农户科学春管,运用科技力量助力夏粮稳产丰收。
“农技专家的‘科技大餐’来得太及时了。”截至2月24日,王继涛已完成100多亩麦田的镇压作业,有了农技专家面对面的指导,他对今年夏粮丰收充满信心,“我这块地的麦苗基本都是二类苗,管理好了,亩产500多公斤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