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里话保丰

■ 本报记者 林金彦

本报通讯员 相宝光

2月22日上午,位于东昌府区梁水镇镇的东昌府区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办公室内气氛热烈,10余位合作社成员正在讨论如何保证今年小麦丰产丰收。

“去年秋后雨涝严重,小麦播种晚,造成现在苗情较弱。现在,最要紧的是如何实现‘科技壮苗’。”合作社经理马胜宽说。

“根据以往的经验,现在要采取划锄保墒、调控水肥、促弱转壮等措施,搞好病虫害防治,提高麦苗分蘖率。”合作社技术员李春光的话获得大家的普遍认同。

“这两年,咱们合作社托管的土地越来越多了,其中,冬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黄庄村党支部书记黄贤鹏接过话头,“我们应该把所有托管土地的负责人动员起来,包技术、包农资、包转壮,争取实现苗弱不减产。”

“黄书记说得有理!不光是保墒,我认为,在病虫害防治上,咱们也要充分发挥植保飞防的优势,实现‘科技飞防’。”合作社成员韩航奎说,“要把合作社的20台飞防无人机全部利用起来。每台无人机每天作业量能达到300亩,四五天就能完成一遍。这科技的力量就是咱们丰产丰收的保障!”

上午11时30分许,经过热烈讨论,与会人员达成了一致意见。马胜宽根据社员的特长,将划锄保墒、施肥壮苗、植保飞防等任务分配到人。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夺取夏粮丰产,刻不容缓。我们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立即行动起来,打赢这场夺取夏粮丰收攻坚战。”马胜宽表示。

2022-02-28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676.html 1 合作社里话保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