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聊城样板”
——市政协“擦亮‘繁森故里石榴红’品牌 共育同心‘石榴籽’”专题协商会议侧记
■ 本报记者 林金彦
凝聚向心力,共绘“同心圆”。
作为孔繁森同志的家乡,我市倾力打造的“繁森故里石榴红”工作品牌正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9月6日上午,市政协依托“有事多商量·聊‘成’协商”平台,召开“擦亮‘繁森故里石榴红’品牌 共育同心‘石榴籽’”专题协商会议。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成员,市直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和民族工作专家,以及部分市政协民族界委员齐聚一堂,围绕“擦亮‘繁森故里石榴红’品牌 共育同心‘石榴籽’”主题开展协商议政,共商聊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良策。
据了解,聊城拥有2500年建城史,境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悠久,现有49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常住人口达6.1万,是全省少数民族散杂居的重点市之一。做好新时代的民族工作,对于聊城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具有现实而长远的意义。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深入推进弘扬孔繁森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结合,创新打造“繁森故里石榴红”品牌,通过建立品牌矩阵、加强理论研究、打造特色平台、丰富活动内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当前,“繁森故里石榴红”已成为具有聊城鲜明标识度的特色品牌,成为书写聊城民族团结“繁森故事”的重要平台和实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今年4月至8月,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委员围绕‘擦亮“繁森故里石榴红”品牌 共育同心“石榴籽”’专题开展调研,并形成了协商报告。”市政协秘书长韩德振在协商会上介绍。
“作为山东省民族宗教领域‘十大品牌’,‘繁森故里石榴红’品牌文化形象塑造还不够典型、文化精品塑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市政协委员、东昌府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史轩铭建议,要采取多种艺术形式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以孔繁森同志事迹为原型,精心创作红色音乐剧、编排现代戏剧等,打造聊城特色文化名片,助力擦亮“繁森故里石榴红”品牌。
积极建设互嵌式社区环境,是推动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途径。市政协委员、市残联组宣部部长李利表示,在打造“繁森故里石榴红”品牌过程中,应当依托基层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发挥党员、网格员、楼栋长等基层力量,将民族团结进步品牌寓于社区建设、民生服务之中,制定特色服务清单,通过开展民族政策宣传、爱心帮扶、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让各族群众参与社区民主协商,推动民族工作与基层治理有机结合。
“民族团结进步品牌的创建,既需要扎实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又需要深化学术性的理论工作。”市政协应用型智库专家、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教授、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罗衍军认为,应充分利用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等有利条件,进一步深化孔繁森精神核心要素的理论研究与宣传推广,持续提升品牌文化理论研究水平,从思想、文化、行动等方面提出更有针对性、创新性的对策建议,为品牌创建提供理论支撑。
“要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把产业发展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主抓手”“要用好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举办民族文化展览,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协商会上,市政协委员崔删非、窦龙江等作了协商发言。
协商会上,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教育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分别作了协商回应。
“我们将充分挖掘和弘扬孔繁森精神蕴含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代内涵,打造全方位协同联动宣传教育新格局,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化重点帮扶和东西协作,不断扩大‘繁森故里石榴红’品牌影响力。”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市政协民宗委主任辛刚英表示。
“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深化理论武装、强化社会宣传,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市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各美其美、和谐共生的浓厚氛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健表示。
……
两个多小时的专题协商中,与会委员和专家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有关部门现场回应,达到了协商目的,实现了预期效果。
“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我们发挥政协优势,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政协中心工作有机结合,以‘政协之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献计出力,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聊城实践。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梳理委员建议,不断完善协商报告。同时,通过政协提案、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建言献策,为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供智力支持和科学参考,为促进各族人民大团结作出更多政协贡献!”市政协主席曾晓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