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解锁振兴“密码”
——乐平铺镇小刘村推进“共同富裕行动”的生动实践
■ 本报记者 刘学 张英东
一颗颗红色草莓状如“珠帘”顺垂而下,与白花、绿藤组成壮观的“草莓天瀑”。“这里的草莓种植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三层立体技术,利用上中下空间梯度,实施水肥一体化循环精准灌溉。”11月16日,茌平区乐平铺镇小刘村玻璃温室大棚里,小刘村党支部书记张玉兵向记者介绍。
位于小刘村的信发农业现代产业园,是九三学社聊城市委会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基地。今年以来,九三学社聊城市委会聚焦服务强省建设“五大行动”,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小刘村引来高校科研人才,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撑。
该产业园在国内首创“4层保温+3层立体种植”模式,草莓采摘期比普通玻璃温室延长3至4个月,产量提升4倍,亩均产值50万元。建成第五代“新型砌块式”智慧樱桃大棚186个,采用供热、供冷、补光、补充二氧化碳等11项智能化控制功能,实现樱桃错峰成熟,填补市场空白期。建设现代工厂化养殖场12个,采用工厂化养殖模式,配备数字智能管控系统,鲈鱼养殖效率是普通坑塘养殖的30倍。
在九三学社聊城市委会的“牵线搭桥”下,今年4月,九三学社社员、山东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国家现代桃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彭福田与小刘村签署合作协议,将依托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优势,建设现代设施农业产业研究院。
乡村要振兴,科技添动力。“这里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要素进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和科学化管理,打破传统农业‘靠天吃饭’、产量效益不稳定等瓶颈,这里种植的都是草莓的优良品种,销往北上广、香港等城市,平均一颗可以卖到10元以上。”张玉兵告诉记者,“工业循环水用于高密度鲈鱼养殖,鲈鱼的内脏处理之后做成樱桃和草莓的肥料,工业废渣制成的砌块则用于高标准大棚的建设,与普通大棚相比,保温效能提升60%,不仅使用寿命延长至50年,还把大棚土地利用率提高到94%。”
美了乡村,富了村民,小刘村的故事是我市统一战线实施“共同富裕行动”的生动实践。依托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小刘村实现了土地流转有“租金”、园内打工有“薪金”、土地集体入股有“股金”、七十岁以上有“贴金”、评优树先有“奖金”的“五金”幸福模式,人均年收入突破5万元。辐射带动周边13个自然村,1000余名群众就业,月收入近4000元,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4万余元。
“我们将按照‘做强核心区、提升示范区、扩大辐射区’的思路,以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规划发展设施农业2万余亩,打造集现代农业生产、农业科普教育、冷链物流销售、休闲康养于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样板。”张玉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