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悟“厚”与“薄”
——读后感写作技巧指导
■ 曹琪
读了一篇文章、一首诗、一本书……而后将自己的感受、心得、体会写下来形成文字,就是读后感。它将阅读与写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读后感的写作,实则包含两个核心过程:一是把书读“薄”,二是把书读“厚”。
把书读“薄”,就是把书读深读透,读出文本的眼睛。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抓住书籍的核心信息,通过简短的文字,将书籍的大致内容梳理出来。在把书读“薄”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阅读积累,即把书读“厚”。这是一个知识不断丰富和积累的过程,也是提升读后感写作质量的关键。
为了写好读后感,我们可以遵循“六步法”:引、简、亮、阐、联、结,以体现简述与阐述的艺术。
开头部分,我们可以采用生动的场景描绘、书中名言的引用、古诗词的诠释或书中人物的引入等方式,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引出读后感的主题。
在简述原文内容后,我们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应该是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地表述出来。这个句子可以称为“观点句”,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对于初学读后感写作的同学来说,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在亮明观点后,我们需要对观点进行阐述和证明。这部分内容需要围绕中心观点摆事实、讲道理,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深入的剖析来支持你的观点。需要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中心观点,为中心观点服务。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富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因此,在阐述观点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善于联系实际进行阐述。这个“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通过联系实际,我们可以使读后感更加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同时也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
需要注意的是,联系实际时应当紧紧围绕观点,而不能盲目写作,致使前后脱节。(作者系茌平区振兴街道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