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富路上“鸽”声嘹亮
■ 文/图 本报记者 赵艳君
本报通讯员 刘朋利
3月3日,莘县魏庄镇南阳村村西头两座养殖大棚里,45岁的王培法左手抓着一只通体雪白的鸽子,右手捏着一枚鸽子蛋,正向前来“取经”的战友讲解养殖技术。这里是退役军人王培法饲养鸽子的地方,像这样的“取经人”他已经接待了很多。
王培法曾在部队服役4年。退役返乡后,他跑过运输,开办过工厂,“一心想让家人生活得更好,但遗憾的是,几次三番的‘折腾’,都以失败告终。”想起回村创业的经历,他还有些心绪难平。
王培法说,那段日子过得非常拮据,田里的收入根本无法满足一家人的开销,“心里很难受,但发家致富的念头,一直在催着我向前走。”
当过兵的人,身上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王培法也不例外。“创业其实就像打仗攻山头一样。想要干成,就不能后退。”王培法说。
几经考察后,王培法意识到养鸽子是最适合自己的项目。说干就干,2015年,他筹措30多万元资金,建起了第一座鸽棚,购进了2000多对鸽子。
虽然成功迈出了第一步,但当时的王培法对养殖技术了解不多,他一边向养鸽经验丰富的老乡“取经”,一边自学专业知识。慢慢地,他熟悉掌握了养殖技术,了解了饲料进货、鸽产品销售等渠道。
消费市场的红火,带动了鸽子养殖行业的兴起。事实证明,王培法选择的这条路是正确的。
2021年,他又投资40多万元资金建成第二座鸽棚,目前,他养殖的鸽子数量已达到5000多对。
“现在喂料都实现了自动化,只要定好时间,饲料车会自动运转投料,技术也不是很复杂,我和爱人可以很轻松地管理两座棚。”王培法说,养殖鸽子人工成本和饲料成本相对较低,而且生长周期短,一个多月就能长成成品鸽了,鸽蛋、乳鸽、肉鸽都不愁销路,“打个电话就有人上门收购。”
养殖鸽子每年给王培法带来二三十万元的收入,如今,他买了车,也在城里买了房,既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想,同时也方便照顾家人,一举两得。
王培法说,现在村子里有70多座养殖棚,有外来客商笑称,他们村子养鸽子出了名,可以称得上是“鲁西养鸽第一村”。
面对前来“取经”的村民和战友,王培法一边向他们传授养殖技术,一边规划着自己的未来,“鸽子养殖行业发展前景不错,党和政府对退役军人创业给足了优惠政策,今年我计划申请创业贷款,扩大规模。好好干,咱也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出点力、添点彩!”
一句话落地,鸽棚里传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